那条走了25年的盘山路哟,见证着海军某所官兵捐资助学的点滴

来源:当代海军微信公众号作者:王智涛 李云责任编辑:于雅倩
2019-06-03 15:52

树有年轮,路也有年轮。在通往太行山脉深处的一条盘山路上,就留下了25道深深的年轮。那道道年轮,见证着海军研究院特种勤务研究所官兵们捐资助学的点点滴滴,也见证着北京市房山区蒲洼中心小学的数百名莘莘学子成人成才的朝朝暮暮。

这不,5月31日上午,蒲洼中心小学大门前像过年一样挤满了人,不少受资助的学生和学生家长们不停地张望着那条盘山路。因为,他们的亲人——该所官兵今天要上山参加“情满大山”25周年回顾展望捐资助学座谈交流活动。

看见了,看见了。两辆军用大客车载着该所官兵沿着这条走了25年的盘山路盘旋而上。

车到了,车到了。一时间,大家欢呼起来。官兵同孩子们联欢着,同家长们交流着,好一派其乐融融的景象。既让人流连忘返,又让人心生向往。

有一种奇迹叫你想不到

25年前,正在一座破庙里上课的蒲洼中心小学的小学生们怎么也不会想到,他们的母校在该所一届届领导和一茬茬官兵帮扶下,如今已跃升为设施先进、教学一流的市、区先进的现代化小学,还被评为“首都先进少年军校”“首都军警民共建标兵单位”“劳动教育特色校”“北京市中小学科技教育示范学校”“全国农村‘小而美’种子学校”。更让人想不到的是,从这里走出的“山里娃子”,竟有十几人考上了清华大学、北京大学等名校,40余人参军入伍报效国家,3人回到母校教书育人。

有一种坚守叫对你不放弃

自从1994年5月25日,该所前身海后某技装所的41名干部与面临辍学的41名蒲洼中心小学的特困生结成“一对一”助学对子以来,就没有间断过。25年来,不管单位如何转隶、领导如何调整、官兵如何变换,但他们捐资助学的接力棒一直在传承、在延续。据不完全统计,该所官兵先后出资400余万元,资助500余名学生完成学业。目前,蒲洼乡山区的学生普通高中、技校升学率和就业率达到100%。

在回顾展望座谈交流活动现场,已是70岁高龄的该所原副所长张汉如受到大家的热捧。张老是大家的老熟人。他是最早牵头这项工作并负责这项工作时间最长的所领导,往来蒲洼乡的次数也最多。张老说,当时受地理环境局限,有北京地区“小西藏”之称的蒲洼乡百姓们的生活还不富裕,不少家庭经济拮据,适龄儿童或因交通不便或因交不起学费而不得不失学辍学。

“作为革命老区,我们不能因其交通不便、经济条件落后,就任由他们掉队不管不顾。我们有责任有义务帮扶资助他们,不让一名适龄的山区贫困学生失学辍学。”在当年的房山区人代会后,该所党委积极响应房山区委提出“要大力扶植山区教育”的倡议,发动官兵自愿与山区贫困孩子结成共建帮扶对子,由此拉开了他们与蒲洼乡中心小学特困生“一帮一、手拉手、献爱心”活动的序幕。

时任蒲洼中心小学校长的梁文岐老人告诉记者,那天一大早,师生们就站在那座破庙门口,踮着脚不停地望着这条盘山路,等候着亲人的到来。从那天开始,这条通往蒲洼乡的盘山路上便留下该所官兵的身影。

轻触这里,加载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