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条走了25年的盘山路哟,见证着海军某所官兵捐资助学的点滴

来源:当代海军微信公众号作者:王智涛 李云责任编辑:于雅倩
2019-06-03 15:52

有一种大爱叫带你奔小康

这里是一片红土地,人们耳熟能详的《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歌曲就诞生在这里。因是借用当地民间流行的《霸王鞭》民歌形式谱写而成,蒲洼乡的老百姓人人都会唱。如今,每当听到这首歌,该所官兵们都会深深感受到一种历史的责任。这种责任已内化成为一种践行当代革命军人核心价值观的重要精神因素。

该所政委屠小东告诉记者说,他们今年捐资助学的共建主题就是“初心永不忘、扬帆再远航”,其目的就是积极响应党和国家号召,继承和发扬我军光荣传统,支持驻地经济和社会发展,坚决打赢扶贫攻坚战。

在他理解的字典里,捐资助学不能一味地缺啥就给啥,那样只能解决一人一时的问题,要会“授鱼”更要会“授渔”。只有把党的创新理论传播到这偏远山乡的每一个角落,促进村民思想观念的转变和农村社会经济发展,才是孩子们成长进步的根本提前和保证。为此,他们发挥自身科技、文化优势,大力传播党的创新理论,支援农村经济社会建设。

那些关于爱的“大事记”

这是蒲洼乡党委书记刘芳掰着手指给记者罗列出该所官兵为乡亲们做出的“大事记”——

他们与蒲洼乡议合村结成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共建对子,每年投入10万元,为新农村建设办实事;

他们帮助驻地村民向科技要效益,向议合村捐赠科技、文化、卫生等方面图书千余册,帮助山区群众树立学科技、爱科技、以科技致富的新理念;

他们利用山区自然资源,给村里兴建山野菜生产加工基地,成立柴鸡养殖合作社等乡镇企业,加工、生产的山野菜和柴鸡蛋已销往各地,村民们的思想道德水平和生活水平有了明显提高,推动了和谐社会的发展;

他们为响应国家打好脱贫攻坚总决战号召,投入专项资金设立“水兵——山娃”育才奖励基金,从帮助困难学生到帮助困难学生家庭……

这是一种怎样的帮扶。25年来,该所官兵接续传承和拓展他们的捐资助学活动,不仅让山里孩子受到了良好教育,还帮助山区人民打开了封闭多年的“山门”,带动了蒲洼乡的经济发展。

这不,就在今天的活动现场,该所8个基层党支部以“关注下一代教育”为出发点,与蒲洼中心小学8名困难学生家庭签订“一对一”精准帮扶协议,以此帮助这8名生活困难学生家庭改善生活面貌,实现小康生活水平。

这是一件需要久久为功才能有所成效的事情。该所所长刘奎告诉记者:“在打赢扶贫攻坚战这场战斗中,作为当代革命军人,我们不能缺席。我们要把这项工作当成党委工程来抓,传承好、发扬好,尤其是扶贫助学既要有一时一地的热情,更要有长期坚持的恒心。”不少参与帮扶的官兵感慨地说,在与受资助孩子的交往中,他们的朴素、真诚、善良深深打动了我们,让我们在感情上有了更多的牵挂。

这仅仅是牵挂么。延续了25年的捐资助学活动,已成为该所一茬茬官兵的习惯,成为大家生活中的一部分。每年,他们都会自发地组织前往。官兵们说,今后,他们会一如既往地走上这条盘山路。

官兵们说得不错。因为继续坚守下去,在他们心中已是自然而然的事情。

一条盘山路,他们走了25个年头。25个年头的奔波往来,久而久之就形成了道道年轮。

采访中,我们不好细算这25道年轮的盘山路有多长,但蒲洼乡的乡亲们告诉我们说:25年里,一茬茬海军官兵为他们做出的好事能铺满山坡!

当然,也包括那条盘山道……

图片:王智涛 李云 康乃菁 徐明仁 杨旭东等

轻触这里,加载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