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解放军报

普通的小院子里,一群“航母保健医生”的航母梦

来源:中国军网-解放军报作者:范江怀 周演成 杜黎鑫责任编辑:于海洋
2021-05-17 06:42

爱较真的“跑酷”博士

与计量站的工程师们相比,装备鉴定评估与质量控制室是监测站与航母接触最为亲密的团队。这个高学历的团队,有个共同爱好——跑步。

控制室主任余超博士,每天跑一个10公里对他来说是小菜一碟。比余超大2岁的工程师袁慧五博士,自愧跑步追不上余超,不过,工作之余跑一个5公里也是家常便饭。

奔跑对他们说,是爱好更是工作需要。

山东舰自2017年下水后,余超他们就介入了航母的试验试航工作。在开启航母重要装备健康管理的工作中,监测航母轴系是一项既耗体力又烧脑的工作。

与驱护舰相比,航母的轴系长、机舱温度高,而且结构复杂,每完成一个点位的监测,都要从底层甲板爬上高层甲板,然后再回到底层甲板。一趟来回跑下来要登爬100多级台阶,即便是年轻力壮的舰员去爬大轴,把各点都监测完一遍,也得用上2小时,每次检查完都是汗流浃背。

其实,博士们大可不必到现场测量,很多任务都可以请舰员帮助完成。但为了掌握第一手资料,尽快了解装备的性能状态,每次监测他们都是亲力亲为,每天上上下下跑好几趟,身上的衣服基本上是湿了干、干了又湿。袁慧五笑着对记者说,每一次监测大轴,都是插空进行,都得用奔跑来抢时间,感觉就像是在“跑酷”。

爱奔跑的博士们还挺爱较真。在一次检测工作中,袁慧五怀疑一个设备的参数不太正常。思考一番之后,他找厂家切磋。研讨之后,厂家告诉他,能正常显示,说明问题不大。

眼前“问题不大”,不等于以后也会“问题不大”。回到控制室后,袁慧五就跟这个参数较起真来。他又是翻书本,又是找人讨教。尔后,他抱着一堆理由再次找到厂家理论。厂家被他的较真感动了,马上投入人力物力,经过一番攻关研究,终于把这个令人怀疑的参数修正过来了。

首艘国产航母是我们自行建造的,在驾驭它的过程中,还有很多开拓性的工作等着我们去做,还有很多空白等着我们去填补。正是博士们的较真,把很多短板一点点加长了。

比如,舰员在一次对机油的监测中,发现水分含量偏高。为了查明原因,控制室的工程师们反复监测,大胆求证,终于发现是取样的问题。取样位置不科学、取样方法不规范,都会造成监测结果出现偏差。

这次“找茬”工作结束后,也给了控制室主任余超一个启发:仅仅靠控制室的几位工程师来完成监测工作,远远不够。于是,他们向航母建议,要在舰上培养一批兼职监测员。

今年3月,首期机电专业监测员培训班开班了。经过理论学习和实操训练,一批舰员获得了监测资格证,可以胜任监测工作。

监测员培训班成功举办后,大受舰员们欢迎,其他专业的舰员也纷纷要求控制室帮助他们举办培训班,一股学习专业的热潮顿时在山东舰涌动起来。

在航母接舰部队组建之初,余超就有希望成为国产航母首舰舰员,圆自己读大学时的航母之梦。不承想,后来与航母失之交臂,今天又以这样的方式为航母奉献自己的力量。

余超很平静地对记者说:“我们的工作虽然不在聚光灯下,但既然接受了保障基地交给的监测工作,就要本着对航母负责任的态度,把工作干好。”

监测是一项平凡的工作,博士们却不甘于平庸。正是他们的这种精神和姿态,让我们看到了一艘承载着青春梦想和强军梦想的“人才航母”,正在大洋之上劈波斩浪。

轻触这里,加载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