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解放军报

站“C位”、当主角,这面墙成为全连官兵记录成长的“舞台”

来源:中国军网-解放军报 作者:雷 彬 责任编辑:赵镭饷
2022-11-17 06:46:18

开栏的话

连队,一个军营中平实而亲切的词汇。

这里,是军旅青春扬帆启航的码头;这里,是人民军队构筑钢铁战线的基石。

这里,蕴含了笑与泪、血与汗,收藏着年轻官兵真挚的牵挂、热血的青春与激情燃烧的岁月。

这里,积蓄了人民军队锤炼战斗力的磅礴力量,支撑着这支军队完成一次次转型跨越。

新时代,每一个连队,都收录了一批批官兵的青春群像,也铭刻着人民军队今日今时的模样。

党的二十大报告中,习主席寄语年轻一代:“青年强,则国家强。当代中国青年生逢其时,施展才干的舞台无比广阔,实现梦想的前景无比光明。”

年轻官兵是人民军队的主体。一批批年轻官兵在基层连队茁壮成长,组成实现中国梦、强军梦的生力军。一个个不懈拼搏的连队,为实现党在新时代的强军目标提供源源不断的力量。

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我们将目光投向人民军队的活力源头——连队。即日起,本版推出“建功强军事业·我和我的连队”系列报道,以连长或指导员视角,讲述新时代强军故事,呈现新时代连队气质。敬请关注。

年轻的连队 平凡的战位

■海军某联合训练基地有线通信连指导员 雷 彬

有线通信连,是海军某联合训练基地一支男女兵混编连队。到有线通信连工作之后,经常有人问:“你带的这个连队是什么样的?”

我脑中蹦出的第一个关键词,是“年轻”。作为一支在改革浪潮中应运而生的连队,我们没有厚重悠久的历史。全新的营房、全新的任务,一群平均年龄23岁的青年官兵……无论从哪个角度看,这都是一支年轻的连队。

第二个关键词,我想到了“平凡”。大多数时间,我们默默无闻——通信专业的特点决定了,平时链路通畅、各部位正常工作时,身为“桥梁”的我们一般不会被过多关注。

然而,作为基地一支重要通信保障力量,我们始终坚守在每一场演习演练背后。当通信信号在线路中来回穿梭,一道道军令畅通无阻,很少有人看到,设备间叼着手电反复调试的面孔、机房里黑着眼圈却依然全神贯注的眼睛,以及星空下背着工具包认真巡线的背影。

这些鲜为人知的画面,刻画成我们最真实的样子,也构成了我心中最引以为豪的部分——第三个关键词,我把它定为“精彩”。

不止一次,我在教育课上跟大家讲起小说《平凡的世界》。就像书中所说:“在这些平凡的世界里,也没有一天是平静的。”我们通信兵战斗在不见钢铁洪流、没有鲜花掌声的幕后战场,但每个人都在自己平凡的岗位上创造着独特的精彩。

为了挖掘和记录这份精彩,今年,连队专门开辟了一面墙记录官兵的成长历程,同时开展精彩照片展播、成长微电影制作等一系列配套活动。我与大家约定:到年底时,看谁“上墙”“上镜”次数最多。

有线连官兵组织格斗术训练。刘秋红摄

与他们一路同行,我看到这样的画面——

专业训练,女兵徐婷每天找来最新的报纸,一边阅读一边打字,一个月下来,她的键盘上的字母已经模糊,手指能与嘴巴同步;

备战比武,列兵陈俊双腿绑着沙袋一圈圈冲刺,如今,入伍不到一年的他,3公里成绩飞快提升;

保障演习,下士柯泰盛彻夜坚守,把线缆一条条连通,从人井爬出来时,他全身沾满淤泥,眼睛里布满血丝……

现在的战士会不会信奉网上流行的“佛系”与“躺平”?女兵会不会有些娇气?这些曾在我心中存在过的问号,被他们用行动一一拉直。不到一年,连队官兵多次在上级组织的比武竞赛中摘金夺银,先后斩获荣誉10余项。

看着墙上不断更新的影像照片,我常常感觉到这群年轻的战士可亲、可爱,也可敬——青春的他们,正在青春的连队,创造不负青春的历史。

前段时间,基地组织了一场“铸剑故事会”,女兵赵敏深情讲述了连队官兵默默坚守、团结奋斗的青春故事。

荧屏上,赵敏把战友们的照片一一呈现。那些年轻的面孔,有一种扑面而来的自信与昂扬。

站在会场角落,我与大家一起举着双手用力鼓掌——

我为他们骄傲,为他们自豪。

有线连的“无限墙”

■雷 彬

一张牛皮纸,把展板遮得严严实实。

营房走廊里,一群官兵围在一起,兴高采烈地议论着。话题只有一个:谁能“上墙”?

一段时间以来,在海军某联合训练基地有线通信连,这样的画面已经司空见惯。所谓“上墙”,就是以官兵为主角,制作海报张贴在连队墙壁上。

有线连“上墙”揭幕仪式现场。冯 刚摄

起初,连长黄俊欣只是想通过这样一种形式,表扬鼓励训练尖子。随着活动进行,想当“主角”、能上“C位”的人和事越来越多,官兵们一步步拓展活动内涵,这面墙的内容不断丰富起来:除了军体尖兵,还有理论达人、比武新星……

截至目前,全连已有接近三分之一的战士成功“上墙”。每天走过这里,官兵们或驻足思考、或互开玩笑,也有一些向墙上的战友发起挑战。

官兵们给这面墙取名“有线连的‘无限墙’”,意为“内容无限、人员无限、精彩无限、青春无限”。

舞台已经搭好,精彩故事即将上演

故事,要从一场晚会说起。

2020年年终总结期间,基地组织了一场颁奖晚会,有线连多名官兵受到表彰。让人印象深刻的是,全连唯一一名获评“优秀共产党员”的,是入党刚满一年的年轻战士、下士罗圣臣。

晚会现场,罗圣臣作为获奖代表发言。他没有过多提及个人的成长经历,而是向大家讲述了身边战友的奋斗故事——

罗圣臣刚担任光缆班班长时,恰逢基地组织一场重大演练。那天傍晚,作战值班室下达一道紧急命令。

时间紧、任务重、要求高、人手少……罗圣臣和几名战友连夜赶到铺设地点,研究方案、清理路线、展开作业。

有线连官兵处理业务现场。孙镇乔摄

井盖缓缓打开,夹杂着异味的潮湿空气扑面而来。做完准备工作,战友们相继跳下去,拿出穿线管开始操作。井下泥沙淤积,大部分管道堵塞,官兵们一点点掏、一点点抠,拿着穿管器慢慢往前探。高强度的工作,让他们双手很快起泡。拉线时,由于用力过猛,两名战友手上的老茧被整块撕掉,线缆上留下了殷红的血迹。

忍着疲惫和疼痛,光缆已经铺设大半。此时,一场大雨突袭而来,井内水位骤涨,很快漫过腰际,穿线难度进一步增加。污水混着汗水不断流下,官兵们眯着眼睛,紧紧抿着嘴继续穿线……最终,他们在预定时间内高标准完成任务,受到上级表扬。

颁奖晚会现场,罗圣臣讲述的这些细节,让基地官兵感动不已。那晚过后,光缆班在基地名声大噪。作为“优秀共产党员”代表,罗圣臣的照片被做成海报,贴进了营区路旁的灯箱里。

这一幕,让战友们倍感振奋。长期以来,这群有线通信兵习惯了担当幕后角色,默默守护着线路畅通。对于他们而言,“没有存在感就是最好的存在”。

罗圣臣的成名,为这群年轻士兵提供了一个范本:体系练兵的背景下,保障兵的付出和努力,是备战打仗不可替代的一环,“我们也可以站‘C位’、当主角”。

夜晚,战友们一起走在营区路上,流光溢彩的灯箱映照着罗圣臣飞扬的笑脸。话务班班长宋宇说:“下一次,我也要站在基地官兵面前,讲讲我们女兵的故事!”

宋宇入伍以来,在三尺机台坚守了11年,参加的重大任务、处置的突发情况不胜枚举。她说,话务岗位很平凡,但如果把时间线拉长,她们的动人故事也有“一箩筐”。

罗圣臣笑着说:“其实,咱们连每个专业都很精彩,只是需要一个展示的平台。接下来的一年好好努力,大家都有可能走上讲台!”

一年太久了!连长黄俊欣感受到大家的斗志和期盼,产生了一个想法:新时代官兵的特点就在于渴望得到锻炼、善于展现自己,我们能否效仿基地的表彰模式,也为战士们开辟一个创先争优、展现自我的平台?

黄俊欣和骨干们思来想去,认为连队走廊的这面墙最为合适。这一想法,很快得到了上级支持。官兵们聚在一起设计方案、布置氛围,制作展板近20个。

布置完成那天,黄俊欣笑着对官兵们说:“舞台已经搭好,精彩故事即将上演!”

要让这面墙,辐射到官兵工作生活的各个环节

平台有了,谁能“上墙”?

从这面墙启用那天起,这个问题就萦绕在官兵耳边。黄俊欣觉得,应该让训练尖兵率先“出镜”,进一步凸显军事训练的中心地位。

这个观点,得到了广泛认同。那段时间,官兵们茶余饭后纷纷讨论:谁能成为全连第一个“上墙”的人?

半个月后,答案揭晓:摘得“头魁”的,是下士柯泰盛,一位00后士兵。“上墙”揭幕仪式上,战友们饶有兴致地听柯泰盛讲起了自己的经历和体会——

作为全连年龄最小的副班长,柯泰盛一直希望能在班员面前证明自己。为了“上墙”,他铆足了劲。那时,恰逢团里组织比武,柯泰盛下定决心“干出点样子”。他加班加点背理论、练技能,最终在比武场上力压一众经验丰富的老班长,一举夺冠。

墙上,柯泰盛的海报由他在比武场上的照片制作而成。下方还配有一行字:“王者姿‘泰’,士气正‘盛’!”

这个不拘一格的设计,是几名骨干的作品。有人笑称这是综艺脱口秀中的“谐音梗”,也有人说这像《感动中国》节目中的颁奖词。副连长赵文韬觉得,年轻官兵思维活跃、个性十足,以他们为主体的展示内容,无论何种形式,最重要的是体现“扑面而来的青春气息”。

二级上士吴丽冰是全连第一位“上墙”的女兵。她的故事很简单:从军9年,苦练本领,在“神枪手”射击比武中夺得第一名。吴丽冰的海报用上了她喜欢的暖色背景,连队给她的配字是:“瞄准胜‘丽’,勇当尖‘冰’”。

令人惊喜的是,这样的模式激发出了旺盛的斗志。在上级组织的练兵比武中,官兵们踊跃报名,多次取得佳绩。3个月后,先后有9名官兵成功“上墙”。

不过,这时候,连队也出现了一些不同的声音——

“摘金夺银的毕竟是少数,上次战伤救治演练,我们班米博阳为救战友,手臂磨得血肉模糊,这样有血性的兵,也可以立为典型。”

“徐阳不仅自身能力素质过硬,每次军体考核都能达到优秀,还主动承担连队文书工作,为战友们无私奉献,也该被表彰。”

……

“大家的思考,是对的。”黄俊欣带着骨干查阅相关法规和经验报道,发现新“双争”活动细化空间大、涵盖范围广,并没有限定于单一方面。

那次会议,官兵们统一了思想:要让这面墙,辐射到官兵工作生活的各个环节。消息传开,官兵自荐和推荐的“上墙”名单越来越多。连队团支部、军人委员会牵头成立了一个评审小组,专门讨论谁能“上墙”。

中士宋庆旭怎么也不像是一个“有故事的人”。然而,在那次评审中,他的照片却登上了“C位”。原因很简单——

疫情以来,宋庆旭牺牲个人休息时间,主动承担起基地快递包裹的消杀工作,为基地防疫安全作出了突出贡献。

与宋庆旭一样,越来越多平凡面孔、平凡故事被挖掘,这面墙也逐步从训练尖子的“秀场”,变成了全连官兵追求梦想、记录成长的“舞台”。

一支连队,也是一个志同道合的团队

随着墙上的面孔越来越多,官兵们发现了一个有趣的现象:作为这项活动的“起源”,罗圣臣本人却没有上过连队里的这面墙。

有人说,罗圣臣把机会让给了其他人。罗圣臣不好意思地笑笑:“大家的事迹都比我过硬,我就是那个‘被拍在沙滩上的前浪’。”

虽然带着一些玩笑成分,但罗圣臣内心确实产生了这样的感觉——

自活动开展以来,连队掀起了一股全新的创先争优热潮,群众性练兵比武活动如火如荼展开。一年一度的“一线通”光电缆专业比武中,罗圣臣总成绩位居第四,前三名都是他带出来的兵。

罗圣臣再次名落“墙外”。不过,看着班员笑盈盈地照相、“上墙”,他比自己获奖还高兴。徒弟们的成长,让罗圣臣深刻感受到,这面墙催生出了巨大的典型效应。

今年5月,一条“病人生命危急,急需B型血”的紧急消息从驻地医院传出,引起连队官兵的注意。“热心肠”宋庆旭正好符合条件,第一个报了名。在他的带动下,10余名官兵踊跃献血,受到群众一致称赞。

“铿锵玫瑰”“拼命三郎”“热心肠”……渐渐地,官兵们发现,“上墙”的战友总会带着一两个专属标签。黄俊欣引导大家,一支连队,也是一个志同道合的团队,需要“八仙过海,各显神通”。只要在某个好的方面突出,任何人都可以是当仁不让的主角。

郭哥,一位00后女兵。如同她的名字,在战友们眼中,她“很有个性”。刚入伍时,郭哥感觉自己与环境格格不入,一度产生情绪波动。

了解到郭哥曾在地方大学外语专业学习,连队给她安排了一项任务:梳理军事英语学习要点,定期组织教学。慢慢地,郭哥变得活泼开朗。她积极参与连队文化建设,在朗诵、辩论、篮球解说、军营脱口秀等多个活动中崭露头角。今年,基地组织庆祝建军95周年群众性歌咏比赛,郭哥担任连队合唱指挥,她神采飞扬、气场全开,给战友们留下了深刻印象,被基地评为“优秀合唱指挥”。

不出所料,郭哥也“上墙”了。拍摄海报照片时,她摆了一个双手交叉的姿势,笑容中满是自信。

看着郭哥一步步成长,黄俊欣欣慰不已:有时候,一名战士的蜕变,仅仅需要一句肯定、一次机会、一个平台。

“‘无限墙’为官兵而设,本身就体现着这样的初衷。”黄俊欣说,在“人人皆是主角”的氛围激励之下,郭哥的故事,正在连队批量“复制”——

下士李欣昱给自己定的目标是“学习达人”,她不仅理论知识学得扎实,还重拾文化课学习,于今年成功考上军校,成为连队走出的第一位“准军官”。

列兵曹华体能素质偏弱,但动手能力强。班长着力培养他的专业实操技能。后来,曹华在专业比武中脱颖而出,成为第一位“上墙”的义务兵。

下士董航宇本想干完5年就退伍,但在战友们的呼声中,他夺得“网通能手”比武冠军,成功留名“无限墙”。今年,董航宇向连队表达了留队意愿,原因是“舍不得这支团结奋进的队伍”……

指导员的良苦用心

■上等兵 郭 哥

连队手机管理柜设在指导员办公室,每天我们取还手机的过程中,都会看到指导员捧着书在看。

出于好奇,有一天我打量了一眼那本《人类群星闪耀时》。没想到,指导员特别高兴地把那本书送给了我,还在扉页给我写了一条寄语。

从那之后,每次指导员读完书,都会跟我们分享,并赠送书给感兴趣的战友。渐渐地,大家的读书热情越来越高。今年,连队特地收集大家的阅读意向,为每个人专门购买了一本书,并定期组织读书分享会。

如今,每天在学习室读书的战友越来越多了,我也明白了指导员的良苦用心。

这就是家的感觉

■列 兵 郭 鸿

有线连官兵为战友过集体生日。陈 俊摄

总有些生活的片羽,温暖了我们的时光。

一天晚上,我去办公室取文书资料,不经意间瞥见连长电脑桌面,在日程安排中对“周四”进行了着重标记,备注是“蛋糕”,我脑子里瞬间闪过一段电流……

周四到了,我的猜测被证实:一大早,连长就跟我说了“生日快乐”;晚上,一大块蛋糕出现在我的面前,战友们唱着歌,为我过了一个集体生日。

这是一次提前预知的惊喜。温暖的烛光中,我看见一张张温暖的笑脸,依然感动得热泪盈眶。我知道,这就是家的感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