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解放军报

海军某部探索教育区域协作机制提升授课质效

来源:中国军网-解放军报 作者:牛洪宇 陈铭杨 孙兴维 责任编辑:乌铭琪
2025-10-09 06:33:51

海军某部探索教育区域协作机制提升授课质效——

陆军教员走进海军课堂

■牛洪宇 陈铭杨 解放军报记者 孙兴维

初秋时节,海军某部驻训场,一堂别开生面的政治教育课如期开讲。主讲台上,陆军某旅荣誉连队指导员刘鹏云,正动情讲述着他所在连队的光荣战史。

“‘人在阵地在!’纵使敌人的炮火撕裂了战壕,革命先辈们仍然坚守在高地上……”气氛渐浓,刘鹏云拿出一张泛黄的老照片,细说起背后的故事。随后,他打开电子投影,播放的影像资料里,一名陆军老兵深情讲述“断腿排长坚持指挥”的故事,让不少海军官兵湿了眼眶。

“这堂跨越军种的授课,让我们看到了革命先辈不怕牺牲、勇担使命的精神意志。”课后,该部上等兵小李感慨,“不论陆军还是海军,忠诚和血性就是我们革命军人的本色!”

海军课堂,为何是陆军教员授课?该部领导告诉记者,为用活用好周边教育资源,他们探索推出教育区域协作机制,特意邀请驻训地其他军种单位教员前来授课,旨在激发基层教育课堂活力。

近年来,该部驻训和执行大项任务越来越多,受时间、场地、资源等多重因素影响,教育授课面临人员难集中、形式较单一、资源难共享等问题。有政治教员反馈,本单位的历史和教育素材反复讲述,官兵们已经耳熟能详,授课质效难以提升,创新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和形式迫在眉睫。

“思想政治教育是体系工程,必须要用系统思维去谋划建设。”一次教育准备会,该部党委一班人分析感到,必须改变原有授课模式,打破单位壁垒,挖掘整合驻地和驻训场附近部队教育资源,统筹用好地方红色资源,解决教育中存在的掣肘问题。

在深入调研和听取官兵意见建议基础上,他们决定以驻地和驻训点位为圆心,创新打造教育协作机制,通过资源统合共享,让基层教育实现从“自我循环”到“体系育人”的转变。

为打破营连各自为战的备课模式,让内部教育资源得到充分利用,该部先在授课数量上做“减法”。每月的集中备课日,各连指导员带着教案汇聚一堂进行试讲,参会人员互相指出问题、补充案例、优化环节,定期组织评选精品课程,实现集中备课、资源共享。机关同时加强统筹,安排优秀政治教员轮换到有需求的单位授课。

有段时间,某连课堂气氛沉闷,战士们参与度不高。该部从“精品课程库”中挑了一堂荣誉激励专题课,邀请这门精品课程的创作者、某连薛指导员前往该连授课。

“我手中这枚‘钢铁先锋’勋章的主人,也是你们的战友……”站在兄弟连队讲台上,薛指导员用别开生面的开场白吸引了战士们的目光。随后,他从一枚勋章的故事说起,讲述自己连队和单位的战史,还创新设计了“寻找身边闪光点”等互动环节。战士们踊跃发言,分享自己或战友的闪光瞬间,课堂气氛热烈。

授课结束后,中士小王感言:“这堂课很有意思、很受启发,像是大家一起参与讲出来的,集体荣誉感油然而生!”

在统筹用好本单位教育资源基础上,该部继续扩大教育协作“朋友圈”,挖掘驻训地附近不同军兵种部队教育资源,联合驻训地周边的岸防部队、舰艇部队以及陆军单位等,成立“教育区域协作联席会”,定期组织经验交流与资源共享,集纳优质课录像,供各单位学习借鉴。

近日,该部依托“教育区域协作联席会”,联合驻训地附近的空军某旅和地方厂家,打造了一堂“新装备与未来战争”科技讲堂。地方专家深入浅出讲解无人机前沿技术原理,空军雷达技师则结合实战案例,剖析其对战场的影响以及应对之策。随后,官兵们来到模拟训练场,通过亲身体验,感受海空信息融合对战场态势感知带来的巨大提升。

“专家讲清了‘矛’的厉害,空军战友点透了‘盾’的要点,再结合模拟操作,比单纯理论学习直观多了!”某连排长雷晓旭感言,“这堂海空联手、军民协同的教育课,让我们对体系作战有了更深理解,也感受到了不同单位协作教育授课带来的鲜活能量。”

如今在该部,“海军课堂迎来陆军教员”的现象已屡见不鲜。一名政治教员坦言,通过教育区域协作,部队教育资源更加丰富、形式更加新颖,官兵也从“被动听”变为“主动学”,视野更加开阔、思维更加敏锐,精武强能热情持续高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