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9月3日举行的阅兵盛典上,火箭军受阅方队以磅礴气势通过天安门广场,展示了文明威武之师的良好形象。在阅兵场的各个战位上,活跃着一群被称为“导弹兵王”的火箭军高级军士,他们当中,有组训经验丰富的“铁教头”,有呵护长剑健康的“兵医生”,有驾驭钢铁洪流的“老师傅”,都是托举“大国长剑”精彩亮相的中坚力量。
在阅兵集训点,火箭军徒步方队副总教练张华正在组织进行阅兵前最后一次训练。已经第五次参加阅兵任务的张华,现任火箭军工程大学军士教员,曾获评火箭军十大砺剑尖兵,荣誉的背后是辛勤汗水的凝结。他认为,练兵就要从实战出发,练兵就要打联合制胜,阅兵就是对实战化的一次检验。在训练场上,他坚持科学训练、时效训练,让参训队员很快提升动作标准。
火箭军徒步方队副总教练 张华:通过这次阅兵,我深深体会到训练场上的体系、模块、联战联训已经深度融合,成为演兵场上的新常态,特别是我作为火箭军方队的教练,我更要把阅兵训练中的经验、方法融入到以后的教学科研中去,为火箭军培养更多的优秀指挥员。
三级军士长王伟是装备方队乘载员教练群体中的一员,作为导弹方阵的“塑型师”,这次已经是他第五次参阅。此次任务,从单一兵种到多军种联合训练,人员联合、装备多样,王伟面临着全新考验。
火箭军受阅方队 王伟:我坚持用一把尺子量标准、用一双眼睛看问题的原则,开展训练工作。大家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最终以昂扬的精神面貌、整齐划一的动作通过天安门。今后,我们要把阅兵场上那种争第一、当排头的精神和伟大抗战精神中“百折不挠、坚韧不拔的必胜信念”,融入到我们练兵备战中,铆在岗位,练强练精手中武器,勇往直前。
每天天还没亮,一级军士长韩春来就带着装备维修小组来到车场,对装备车辆展开状态检查。作为一名有着30年军龄的导弹维修保障修理工,韩春来早就练就一身钻底盘、爬战车的矫健身手和查问题、找隐患的火眼金睛。任务期间,韩春来带着修理团队,每天都对车辆状态逐项检查确认。
火箭军受阅方队 韩春来:作为一名修理工,我的主要使命是对车辆进行全面精细的维护保障,让导弹发射车始终保持高状态。虽然自己干的是幕后工作,但是能够看到自己陪伴呵护的“巨无霸”在长安街上闪亮登场、接受检阅,向世人展示我们大国重器的威武雄风,感到所有的付出很值得。
作为大国长剑“驭剑人”,装备车辆的驾驶员大多是火箭军一线作战单位的骨干精兵,经历过实战演训考验都在各自战位上功勋满满,今年服役满30年的一级军士长张继国就是其中一位。
火箭军受阅方队 张继国:此次阅兵,作为二次参阅年龄最长、兵龄最长的老同志,我感到使命光荣、责任重大。特别是受阅驾驶员来自不同的部队,有的还是首次执行阅兵任务,在协同环节上还有差距。我也想在我退休前尽可能地多给他们一些帮助,传承一些经验,发挥一下余热,把我们火箭军稳、准、严、细、实的工作作风传承下去。这也许是我军旅生涯中最后一次参阅,又一次有幸驾驶大国重器驶过天安门接受祖国和人民的检阅,也给我的军旅生涯画上一个圆满的句号。
训练初期,装备车驾驶员陈殷隆在车辆骑线、卡距等环节上总是不够精准,考核成绩不理想。张继国主动教方法练技能,帮助陈殷隆的训练成绩稳步提升。
火箭军受阅方队 陈殷隆:这次能够圆满完成受阅任务,我感到无上光荣,我将接过班长手中的“接力棒”,展现出新时代火箭兵敢为人先、奋进一流的昂扬风貌。
阅兵场上,高级士官们锚定实战、淬炼硬功,把阅兵场当作能力检验的“磨刀石”。走下阅兵场,他们将奔赴战备值班和演训一线,继续担负维护国家主权、捍卫民族尊严的神圣使命。
火箭军受阅方队 吴戈:来自火箭军的高级军士们,个个是独当一面的行家里手,是部队练兵备战、运行管理不可替代的中坚力量。发射架下,他们铆定战位,心无旁骛精武砺剑,向着胜战目标加速冲锋;阅兵场上,他们精益求精奋进一流,托举大国长剑精彩亮相。正是有了这些在平凡岗位、任务战位上发光发热的榜样标杆,长剑腾飞的火焰才更加旺盛,我们才更有信心和底气书写胜战荣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