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四姑娘”奔月路上,航天人书写着怎样的创新代码?

来源:中国军网综合 作者:张新 韩阜业 等 发布:2019-01-12 03:05:44

幻灯片 手机看 分享到

北京航天飞行控制中心团队——

奏响创新“音符”

声音“创新就是生命力”

“舞台”中央,跳跃的“音符”按时奏响一曲动人的“乐章”。

来到神秘的月球背面,嫦娥“四姑娘”翩翩起舞,从容踏上预定轨道。精确定轨、测站预报、生成计划……

很多人看到了台前起舞的“四姑娘”,却鲜有人知幕后“飞控人”创新的足迹。

在北京航天飞行控制中心,他们密切关注着“四姑娘”的一举一动,将来自各测控站、测量站的实时数据,汇聚后下达相应指令。用数据“乐章”为“四姑娘”的太空之旅领航。

从星箭分离到中途修正,从近月制动到绕月飞行……这些都凝聚着飞控技术的一次次创新突破。

空间环境的波动、数据传输的干扰……嫦娥四号的每一步都如同“在刀尖上跳舞”。在总体室主任谢剑锋眼里,此次任务最大的特点,是通信需要通过“鹊桥”中继星传递。难点在于着陆器、月球车都要占用“鹊桥”的通信“带宽”。

他们决心研发一个中继资源规划分配平台,确保信息“带宽”的畅通无阻。一切都要从零开始,平台研发团队查资料、分方案、算效率,一连几个月吃住在实验室。

最终根据用户需求的优先级和特点,他们将诸多申请进行编排、计算,破解了这一难题。这一平台遇到再复杂的情况,也能第一时间求出“最优解”,保证中继资源最大化利用。

“创新就是生命力。”在嫦娥三号任务中,尽管10余次轨道控制均做到分毫不差,但“飞控人”仍不满足于现状。

在嫦娥三号的遥操作控制系统上,8个不同的系统模块独立开展工作,怎样简化操作程度?科研团队又一次发起攻关。

在团队的集智攻关下,2个月的时间内,嫦娥四号的遥操作控制系统成功升级。如今,仅需要4名“乐手”就能吹奏出同样美妙的“舞曲”。

令人瞩目的嫦娥四号探月之旅,科研团队更多的创新“音符”还将在这里奏响,更多幕后的付出也将被铭记——

为了奏响创新“音符”,北京航天飞行控制中心启用“天、地、人”合一的工作模式,进行了上百次轨道控制预演;

为了奏响创新“音符”,北京航天飞行控制中心每一个团队,把80%的时间留给了工位;

为了奏响创新“音符”,平台研发组组长费江涛,一连几个月铆在实验室里,终于研发出了中继资源规划分配平台。

在航天人看来,创新是一场没有终点的奔跑。梦想不停,创新不止,哪怕是到了“登台演出”那一刻,飞控团队仍要根据探测数据随时校准“音符”,甚至临时“作曲”。

听!创新的“音符”又在太空中奏响!

1 2 3 4 5

责任编辑:伍行健
轻触这里,加载下一页
数据加载失败,请确保在www.81.cn域名使用侧边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