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解放军报

行火必有因:皇甫嵩败波才与夜袭阳明堡

来源:中国军网-中国国防报 作者:薛国斌 廖圆圆 责任编辑:杜汶纹
2020-09-17 15:22:04

我军夜袭阳明堡机场,击毁24架敌机

原 典

《百战奇略》火战篇原文为:凡战,若敌人居近草莽,营舍茅竹,积刍聚粮,天时燥旱,因风纵火以焚之,选精兵以击之,其军可破。法(《孙子兵法·火攻篇》)曰:“行火必有因。”

火战篇认为,作战中,若敌方驻扎在靠近草木丛生的地带,营舍以茅草竹子搭建,又囤积大批粮草,并遇上燥热干旱天气,即可借风力放火焚烧,选派精锐部队进攻,如此就可击败敌方。诚如古代兵法所说:对敌实施火攻战法,必须具备一定客观条件。

战 例

东汉灵帝中平元年(公元184年),左中郎将皇甫嵩镇压黄巾起义。黄巾军首领波才击败汉将朱儁,乘胜包围退保长社(今河南省长葛东北)的皇甫嵩,并于靠近草木丛生的地带安营扎寨。是时,正赶上刮风天气,皇甫嵩命部队捆好火把登上城墙,又派精锐士卒偷越出包围圈,于城外黄巾军营地纵火,并伴以狂呼乱叫。城墙上的汉军点燃火把策应城外纵火行动,皇甫嵩乘机率军击鼓出城,冲杀波才营寨。波才部猝不及防,士卒惊慌四散。此时,汉灵帝所派曹操援军恰好赶到,与皇甫嵩、朱儁两部协力,大败波才,斩其军数万人。

1937年8月,八路军129师769团在团长陈锡联指挥下,发现山西省代县阳明堡东南方有日军机场,共有飞机24架,仅有小股部队守卫。这些飞机白天轮番轰炸太原、忻口,晚上停驻机场。陈锡联决定对阳明堡机场实施突袭。19日夜,3营10连与敌展开激烈交火,战士们利用敌飞行员打开座舱企图驾机逃跑的机会,将手榴弹扔进飞机,数架飞机爆炸燃起大火。火乘风势,相继引爆其他飞机,烈火弥漫整个机场。此战,敌守卫部队大部被歼,24架敌机全部被击毁,成为抗日战争中,继平型关大捷、雁门关伏击战后,中国军队取得的又一次重大胜利。

计谋分析

正确认识。冷兵器时代,实施火攻是大量杀伤敌有生力量的有效手段之一。正因如此,孙武在其所著《孙子兵法》十三篇中,专辟《火攻篇》详细论述实施火攻的5种对象或目标,以及实施火攻所必须具备的干燥、大风等气象条件。然而,战争优势和主动权离不开策略的正确运用,离不开自然条件和人力谋略的结合。火攻威力虽大,但仅凭纵火不可能彻底击败敌方。因此,火战倾向于“以火佐攻者明”,即以纵火佐助部队进攻。实施火攻须与适时出兵进攻紧密配合,才能达成克敌制胜的战略目的。

皇甫嵩在处不利形势下,从“兵有奇变,不在众寡”的正确认识出发,抓住波才部“依草结营,易为风火”的弱点,利用大风天气,趁夜派部队出城纵火焚烧波才营寨,又与曹操援军密切协同,“合兵更战”,最终取得胜利。

需要强调的是,火作为自然界的力量,不同于普通兵器,在使用前要充分考量计算,防止出现过度使用、不受控制等情况,避免破坏己方战斗力。

合理使用。火战作为一种作战形式,只有在满足一定条件时方可运用,其成败与否受众多客观条件制约, 如地形、天气、风向等。只有充分具备使用条件时方能奏效。不顾客观情况,盲目使用火战,可能导致作战失利,甚至使自身遭受损失。

陈锡联决定使用手榴弹炸毁敌机,就是利用敌机停放紧密,难以紧急起飞,且飞机内装有大量燃油,一旦发生爆炸极易导致连锁效应的实际情况。事实证明,这些有利条件正是达成阳明堡战斗胜利的关键。

需要注意的是,应因地制宜,结合具体实际区别运用火攻手段,切不可依葫芦画瓢,照搬前人经验。

历史上出现过两次使用“火牛阵”的战例,结局却一胜一负。战国时期,齐将田单曾用千余头“火牛”夜袭,大败燕军。南宋起义军将领邵青在野战中照搬田单“火牛阵”,结果牛群遭敌弓箭袭击,掉头返回,反致邵青部死伤无数,最终一败涂地。邵青正是没有认识到“火牛阵”出奇制胜的特殊条件,吃了大亏。可见,火战需根据具体条件视情而行。

抓住关键。孙武把火攻看成进攻的重要手段之一。因此,攻是火战这一作战方式的首要使命。

历史上的经典火战“乌巢焚粮”与“赤壁之战”,虽同为火攻,但作战对象并不相同,说明火战对象选择之关键。所谓蛇打“七寸”,作战中同样强调攻击敌方“七寸”。通常情况下,人、辎、粮等就是火战敌之“七寸”,是敌方最要害的核心部分,是能够影响敌潜力并左右战争全局的关键点。为要害而战,为争利而夺要害,通过烧毁粮秣、战具、辎重,削弱敌战斗力,动摇敌军心,并彻底破坏其战争潜力,就是火战追求的最高境界,也是火战本质。现代战争中,应充分利用高科技侦察手段和力量,在察敌要害的基础上选择关键位置和时机实施攻击,掌握战场主动权。同时,要防止敌对我之要害“釜底抽薪”。如此,方可最大限度发挥现代条件下火战之威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