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解放军报

辽宁沈阳:抗战第一枪打响 国歌的精神就在于此

来源:沈阳晚报 作者:方月宁 责任编辑:杜汶纹
2020-10-09 10:25:27

“起来!不愿做奴隶的人们!把我们的血肉筑成我们新的长城!”这是中华民族发自心底的吼声,一字一句振奋人心。这首让中国人从小铭记在心的国歌其实与沈阳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9月17日,通过与沈阳“九·一八”历史博物馆研究部负责人高建研究员对话,记者了解到,正是包括沈阳义勇军在内的东北义勇军将士誓死不当亡国奴,不怕牺牲、不甘屈服、奋勇抵抗的民族意识与爱国主义精神,激发了《义勇军进行曲》的创作。

沈阳“九·一八”历史博物馆内的国歌墙

义勇军在行进

东北抗日义勇军事迹和精神成为创作素材

作为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时期一首最典型的抗战歌曲,《义勇军进行曲》是以东北抗日义勇军为素材的。众所周知,《义勇军进行曲》最早是电影《风云儿女》的主题曲,可为什么选择以义勇军为主题来进行创作?编剧田汉有着自己的考量。

九一八事变后,面对侵略者,东北地区各阶级、各阶层民众纷纷组织抗日义勇军,他们誓死保家卫国的英勇事迹广泛流传开来,鼓舞和激励着海内外中华儿女的爱国热情。“军人的职责是保家卫国,但是由于九一八事变后国民党政府执行不抵抗政策,东北军奉命撤到关内。这时,不甘心家园失守、国土沦陷的东北民众自发地组织起来进行抗战。他们没有正规军队的物资保障,没有军费、武器弹药的支援,在极其艰苦的条件下,凭借着一种朴素的家国情怀,与侵略者进行战斗,体现了不甘屈服的民族精神。”高建说,正是这样的英勇事迹,使田汉、聂耳深受震撼。据了解,田汉曾经当面聆听从东北抗日前线返回后方的抗日义勇军将领讲述抗战事迹;聂耳随辽吉黑民众后援会慰问团前往热河抗日前线慰问时也曾与义勇军战士密切接触,目睹了他们的精神风貌。

田汉在1933年写文章提到:“只有组织了自己的力量,才是真正能防卫自己的家的万里长城。”聂耳也曾回忆,他在为《义勇军进行曲》谱曲的时候,眼前仿佛现出东北抗日义勇军浴血奋战的画面。“如此看来,义勇军发起地和义勇军活动的地区都可以称为国歌的素材地。九一八事变后,在沈阳的浑南、沈北、苏家屯、康平、法库、新民涌现和活动着几十支抗日义勇军队伍,我们沈阳的义勇军抗击日军的事迹也为国歌增添了素材。”高建说。

九一八事变当晚爱国官兵打响抗战第一枪

提起东北抗日战争和义勇军的诞生,绕不开这样一个日子——1931年9月18日。沈阳作为九一八事变的发生地,也是抗战最早的地区,这一夜到底发生了什么?东北军真的没有进行任何抵抗就撤走了吗?

高建告诉记者:“九一八事变后,国民政府执行依赖国联处理中日争端问题的政策。在当时的历史背景下,张学良和南京国民政府一致表示九一八事变时中国军队没有进行抵抗。这便造成了在当时以至于之后的几十年间,人们普遍认为九一八当天晚上东北军没有进行抵抗就撤出了北大营。”

为了让更多人能够了解这段历史,高建进行了大量相关历史资料的收集与考证,最后证实九一八事变当天夜里,东北军与日军足足战斗了7个多小时。“当天,驻守北大营的东北军第7旅部分爱国官兵,面对入侵之敌,没有坐以待毙,毅然置上峰不抵抗命令于不顾,从始至终进行了有效的抵抗,并成功实施了突围战,造成日军25人的伤亡。九一八事变当夜,沈阳爱国官兵就打响了抗战的第一枪。”

高建表示,国歌精神就在于此,不畏牺牲、不甘屈服和侵略的反抗精神,这就是沈阳与国歌之间最紧密的联系。

东北抗日义勇军到底是什么人

正如《义勇军进行曲》中歌唱的那样,义勇军就是那些“万众一心筑起的血肉长城”,“站前排、挺脊梁”的中华儿女。尽管东北军爱国官兵对日军的侵略进行了抵抗,但由于国民政府发布的命令,他们遗憾地撤出了沈阳。然而,这道不抵抗命令更加激发了东北民众爱国爱家的情怀,他们自发组织武装力量,以血肉之躯和敌人以死相拼。

义勇军不是一支部队的代名词,他们是不甘屈服的东北各阶级、各民族、各阶层民众揭竿而起,保家卫国的团体的总称。高建介绍说,根据20世纪30年代相关义勇军组织者的不完全统计,东北义勇军的成分按照参加者的职业划分,曾为土匪者约为30%,农民约为50%,曾为军人及警察者约15%,知识分子约5%。东北抗日义勇军在敌占区极其恶劣的斗争环境和自然环境下,展开抗日武装斗争,他们不畏牺牲,勇敢战斗,给予日本侵略者以沉重打击。

“据资料考证,当时东北军第7旅有7000余人,在实施突围战后有2500余人经沈阳东部山区,撤往锦州。其他除了伤亡官兵外,剩下的绝大部分人都脱离了队伍,他们分散到各地形成了义勇军。当时的《盛京时报》报道称,在抚顺、铁岭、开原等沈阳周边的地区,这些官兵联合当地的绿林武装和抗日民众,共同展开了对日斗争,他们破坏日军的铁路、割断日军的通讯线,或与日军直接进行战斗。”高建表示:“可以说,九一八事变的第二天辽宁东部地区就有了义勇军,如果说国歌是义勇军精神的体现,我们的精神一直都在。”

义勇军军歌为国歌创作提供了“灵感”

东北抗日义勇军的爱国主义精神还能在许多义勇军军歌中得以体现,在辽宁义勇军里诞生了许多军歌、誓词以“振国威,鼓舞民众抗日”为主题,《义勇军进行曲》的创作也受到了其中一部分义勇军军歌的启发。

辽宁黑山人“老梯子”高鹏振组织“东北国民救国军”誓师抗日时宣誓的誓词,后来配上满江红的古曲,成了这支抗日队伍的军歌暨《义勇军誓词歌》。其中歌词大意为:“起来!起来!不愿做亡国奴的人们,山河(破)碎,家园(被)毁,爹娘当炮灰,留着我们的头颅有何用?拿起刀枪向前冲!杀!杀!杀!”聂耳在热河慰问时与义勇军战士共同吟唱的就是高鹏振的《义勇军誓词歌》。

与《义勇军进行曲》歌词相似的还有辽宁清原人孙铭武、孙铭辰等人组织“血盟救国军”抗日时的一首军歌,歌词大意为:“起来!不愿当亡国奴的人们!用我们的血肉唤醒起全国民众;我们不能坐以待毙,必须奋起杀敌;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起来!起来!全国人民团结一致,战斗!战斗!战斗!战斗!”

东北抗日义勇军的抗战,极大地影响和鼓舞了祖国各地和海内外华侨的爱国热情,激励了不计其数的爱国同胞走上了抗日救亡道路。正是东北抗日义勇军的英勇抗战和奉献牺牲精神奠定了国歌版《义勇军进行曲》诞生的土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