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解放军报

王树增长篇纪实文学《朝鲜战争》:解读"谜一样的东方精神"

来源:中国军网-解放军报 作者:刘国贤 责任编辑:杜汶纹
2020-10-24 08:38:23

解读“谜一样的东方精神”

——读王树增长篇纪实文学《朝鲜战争》

■刘国贤

70年前,遭受连年战火、百废待兴的新中国,在面对世界经济、军事、科技头号强国的挑战时,毅然作出了“抗美援朝、保家卫国”的战略决策。英雄的中国人民志愿军在朝鲜战场上打出了新中国的国威、军威,打出了中华民族在世界上的尊严。中国军队的这种英勇顽强、连续作战、不怕艰苦、不怕牺牲的精神,被对手称作“谜一样的东方精神”。军旅作家王树增的长篇纪实文学《朝鲜战争》(人民文学出版社),就是对“谜一样的东方精神”的深刻解读。

书中通过对战役、战斗情节和英雄人物的生动描述来突出这种“东方精神”。中国人民志愿军正是靠着这种精神,在装备落后、补给困难的情况下,打败了武装到牙齿并掌握绝对制空权的联合国军。毛泽东主席在总结抗美援朝战争经验时认为,志愿军之所以能打败敌人,靠的是一股“气”。我军是钢少气多,而敌人则是钢多气少。这种“气”,就是对“谜一样的东方精神”的生动概括。

“谜一样的东方精神”源于坚决服从命令,听党指挥。党中央一声令下,志愿军“雄赳赳,气昂昂,跨过鸭绿江”。第二次战役后,因美军对我后方运输线的狂轰滥炸与严密封锁,志愿军后勤补给十分困难,导致部队缺衣少粮、弹药和武器装备补充严重不足,再加上我军的作战行动主要靠步行,官兵体力消耗大、极度疲劳、急需休整。在军事上不允许打、政治上必须要打的情况下,志愿军总部迅速发起了第三次战役,并取得了战役的胜利。第二次战役时,第38军军长梁兴初下决心打翻身仗,所属113师338团14个小时强行军72.5公里,先敌5分钟抢占了三所里,关死了美军南逃的“闸门”,创造了步兵进攻作战速度和顽强性的极限,为38军赢得了“万岁军”的赞誉。对党忠诚、服从命令听指挥,正是“谜一样的东方精神”的灵魂所在。

“谜一样的东方精神”源于党员干部的身先士卒,冲锋在前。书中描写到,为尽快掌握敌情、友情,彭德怀在大敌当前的情况下,仅带一名参谋、几名警卫员和一部电台直奔战场前沿。当联合国军总司令麦克·阿瑟远在距离前线一千多公里外的日本东京远程指挥的时候,志愿军的指挥部总是向着炮火硝烟靠前、靠前、再靠前。志愿军副司令员韩先楚亲临战场一线指挥,带领部队搞穿插。志愿军15军军长秦基伟“抬着棺材上上甘岭”,第45师师长崔建功的战斗决心是,“打剩一个营我当营长,打剩一个连我当连长”。打穿插时,跑在最前面的是营长;攻山头时,冲在最前面的是排长。在坚守松骨峰阵地的战斗中,三连连长戴如义、指导员杨少成的决心是:哪里最危险,他们两个人就要出现在哪里。子弹打光了,指导员杨少成拉响最后一颗手榴弹,喊了声“同志们,坚决守住阵地!”在手榴弹爆炸之际和敌人抱在一起……“将帅奋勇,则三军用命”。干部不怕牺牲、冲锋在前是我军的光荣传统,是我军战必胜、攻必克、守必固的奥秘之一,也是“谜一样的东方精神”的源泉所在。

不怕艰难困苦,不怕流血牺牲,是“谜一样的东方精神”的生动诠释。那些在冰天雪地的朝鲜战场上连一把炒面都吃不上依然冲锋不止的战士,那些一个接一个用身体滚过雷区,为部队开辟通路的年轻勇士,那些在零下40摄氏度严寒中因衣着单薄而冻死在长津湖畔、仍然保持战斗姿势、像冰雕一样的英雄们,对喝着咖啡、吃着牛肉罐头、穿着保暖棉服、睡在鸭绒睡袋里的美军来说,简直是不可思议的,是永远的“谜”,也是他们永远的痛。上甘岭战役历时43天,敌我反复争夺阵地达59次。志愿军官兵发扬英勇顽强的战斗作风,克服缺粮、缺水、缺弹药等严重困难,击退敌人650多次冲击,歼敌25000余人,创造了现代战争史上坚守防御作战的奇迹。书中详细描写了在火力配置十分强大的美军火网面前,每当冲锋号响起,中国军队就会像潮水一样冲向敌人这样的动人场景。志愿军这种排山倒海的“不要命”精神,对强大的美军来说就是一场噩梦。

作者王树增在书的“后记”中写道:“对于《朝鲜战争》的写作而言,生动地记述一场战争的历史很重要,深刻地记述战争中一个民族的精神历史更重要。因为前者是‘昨天’的事情,而后者会在今天传承,并将影响到我们的明天。”我想,纪念的最好方式是继承,这正是我们纪念抗美援朝战争的伟大意义所在,也是“谜一样的东方精神”的永恒魅力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