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解放军报

致敬!“钢少气多”的英雄气概

来源:新华社 作者:翟翔、王琦 责任编辑:杜汶纹
2020-11-26 09:30:41

“歌唱吧同志们,歌唱吧亲爱的同志们。我们为胜利歌唱!我们为和平歌唱!”北京市复兴路上,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铭记伟大胜利捍卫和平正义——纪念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出国作战70周年主题展览”的展厅中,年逾九旬的志愿军老战士马维华唱起《在和平的大道上前进》,仍像年轻时一样,铿锵有力、热血沸腾。

1951年,在朝鲜战场上的一次战斗中,指导员马维华带领全连坚守阵地,击退美军多次进攻,坚持到增援部队抵达,全连仅剩21人。马维华奉命带领19人撤离,年仅17岁的战士杨渭清和另一位战友与兄弟部队进行交接。因作战英勇,马维华荣立一等功,连队被授予“马维华钢铁连队”称号。

弹指一挥间。马维华与杨渭清已60余年未见,却在今年不约而同向军博表达了捐赠文物意向。发现两位老人来自同一连队后,军博在展览展厅为他们安排了重逢。

“指导员,您还记得我吗?”杨渭清问。

“当然忘不了,我们是一个连的兵啊。”马维华十分动情。

共看展览忆峥嵘岁月,展望未来抒乐观豪情。“浴血奋战就是为了今天!”谈起现在的幸福生活,两位老战士激动地说。

“虽然我们没有美国那么多的飞机大炮,但我们靠的是英勇不屈的革命精神和全国人民的团结一致,我们就是用这个来战胜敌人的!”马维华告诉新华社记者。

70年前,中国人民志愿军雄赳赳、气昂昂,跨过鸭绿江,同朝鲜人民和军队一道,历经2年9个月艰苦卓绝的浴血奋战,以“钢少气多”力克“钢多气少”,打破了美军不可战胜的神话,赢得了抗美援朝战争伟大胜利。70年后,天气寒冷,却挡不住人们致敬“钢少气多”英雄气概的如火热情。

据介绍,自10月19日开幕至11月中旬,展览共接待社会观众20余万人次。

上甘岭战役中一锹被炸碎的岩石已如沙土一般,其中有70多块弹片,让国家机关干部周新宇感慨不已。“这场战争是钢铁的较量,更是意志的较量。”周新宇说,几十年过去,志愿军留下的宝贵财富还在继续滋养着我们的民族精神。

在志愿军缴获的武器装备前,从英国留学归来的周霄霁久久停留:“志愿军以浩然正气和旺盛斗志打出了中国人的精气神;今天,我国即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物质生活极大丰富的同时,气更不能少。”

“摆正了钢和气的关系,在战争中就可以克敌制胜,在和平年代可以同心同德夺得新胜利!”展厅里,许多志愿军战士的子女一次次感受父辈使命的高昂和信仰的力量。

“爸爸,我代你来看展览了。”白发苍苍的王敏至今仍在床上铺着父亲从朝鲜战场带回的毛毯。退休后,她曾专程去中朝边境寻找当年英雄们的足迹。

“这一个个英雄壮举来自于志愿军将士们勇于担当的英气、横刀立马的豪气、舍我其谁的勇气、赴汤蹈火的胆气,也就是以他们为代表的新中国军人的士气、志气。”王敏很有感触地说。

战场烽火虽已远去,但志愿军精神仍在不断激励后人。

在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就读大二的几位同学提前多日预约,利用课余时间走进了军博。“我们的志愿军将士有着非凡的决心和意志,在气上是很足的。新时代的物质上丰富了,精神上也要富足,我们要为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认真求学。”学生王天亮说。

1950年,18岁的武际良成为最早入朝的战士之一。“那是我人生中最刻骨铭心的几年,心中就是为中国人民争口气的自豪感,负伤了也不觉得多么疼。”

“在那个钢少的年代,我们凭借胸中充盈的正气,战胜了武装到牙齿的敌人,赢得了正义之战的最终胜利。” 火箭军某导弹旅一级军士长阳军说,如今,军队钢多了,气要更多,要传承好精神血脉,这是向志愿军将士最好的致敬!(参与采写:杨雅雯)

(新华社北京11月25日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