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解放军报

西藏解放70周年丨一路花开看岗托,雪域高原的明天更美好

来源:中国军网 作者:尚晓敏 贺书引 责任编辑:贺书引
2021-09-16 08:55:45

川藏交界的金沙江畔小石山上,印刻着“西藏”两个鲜红大字,这是昌都市江达县岗托村最为显眼的标志。岗托村驻村第一书记薛伟介绍,这是当年解放军第十八军战士们解放岗托时,根据毛主席关于西藏解放的文稿用刀刻下的……

十八军战士刻下的“西藏”两个大字。(来源:中国军视网)

新中国成立后,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根据西藏的历史和现实情况,决定采取和平解放的方针。当时以人民解放军第二野战军第十八军为主力,在其他各军的配合下,从川康、青海、新疆、云南等方向四路向西藏进军。

进藏部队行经草原。(来源:中国国防报)

“1950年10月6日,十八军部队向扼守甘孜至昌都咽喉的岗托藏军发起攻击,那天解放军划着皮筏子过江,从清早打到晚上,战斗很激烈……”当时年仅8岁的普巴这样回忆岗托战斗。

那场战斗后,岗托成为西藏解放的第一个村子,解放军在这里升起了西藏土地上的第一面五星红旗。

岗托村村口。(薛伟供图)

时光如梭,岁月更迭。关于岗托战斗中十八军战士是如何渡过金沙江、又是如何同藏军作战的,村子里的老人口耳相传、代代相承,英雄的光荣形象也被定格在了那段峥嵘岁月里。

已80岁高龄的岗托村村民泽旺平措时常向后代提起有关十八军的故事:

“十八军进入岗托之后,时常给村民讲述党的民族政策和宗教政策。他们纪律严明,严格遵守“三大纪律八项注意”的铁纪,尊重藏族人民的风俗习惯和宗教信仰,不吃我们一粒青稞、不拿我们一针一线,还给村里人发粮食、修路,那是我人生中第一次吃大米,要知道那个时候的粮食可是很稀缺的……”

“军长张国华为了鼓舞士气,将自己的妻子和孩子一同带在身边,跟着十八军的将士进藏,而在入藏的路上,张国华将军的大女儿,出现了高原反应,高烧不退,病逝时年仅三岁。一个三岁的小女孩,就这样牺牲在进藏的路上……”

“还有把骨灰埋在西藏的政委谭冠三,他远离自己的至亲,却在亲手创建的八一农场里收留了一个个藏族流浪孤儿,由于在西藏期间很难与子女见面,谭冠三给长子写了40封家书……”

当时,藏族百姓中流传着一句话“哈达不用太多,有一条洁白的就够;朋友不用太多,交一个解放军就行。”十八军官兵用真诚、善意的行动得到了藏族人民的信任和爱戴。

这是一张拼版照片:左上图为1950年,人民解放军战士跋涉在高山峻岭间向西藏前进;右上图为人民解放军战士在执勤空隙为藏族老百姓背水;左下图为筑路战士在悬崖绝壁上修建川藏公路;右下图为1951年7月,解放军第十八军进藏先遣部队行进在瓦合山上。

跌宕起伏的故事,多蕴含着波澜起伏的情感。这种情感就是解放西藏、建设好西藏的坚定决心。

解放前,岗托村和西藏其他地方一样,群众生活在黑暗的封建农奴制社会,深受残酷剥削,完全没有人身自由。当时流行着这样一曲歌谣:“即使雪山变成酥油,也是被领主占有;就是河水变成牛奶,我们也喝不上一口。”

70年前,整个达江县没有一条像样的公路,外出要靠骑马、走路,去一趟县城要三五天;被称为天险的金沙江只有滚滚东流的江水和两岸陡峭岩石,要渡江只能靠牛皮筏子;腐朽的封建农奴制压迫着在生死线上挣扎的西藏95%的人口;寥寥几所官办藏医机构和私人诊所也只为贵族看病取药,绝大多数藏民生病只能听天由命……

1950年,靠着村民支援的9条牛皮筏渡江的“金珠玛米”(藏语:解放军),不仅仅让五星红旗飘扬在了西藏的土地上,也让这片与外界阻隔的“秘境绝地”不再神秘。

那时入藏“难于上青天”,“金珠玛米”就用简陋的铁锹、十字镐甚至徒手,打通了横断山脉,修筑出进藏的天路。10万筑路大军中,有3000多人捐躯高原。从此,“乱石纵横、人马路绝、艰险万状”的状况不复存在,高原雪山有了道路,阳光普照。随之到来的,是修了新路、盖了新房、鼓了钱包、村民的幸福指数也跟着上去了。

蜿蜒的317国道上,排排品字形廊檐的藏式房屋颇具特色。凭借独特的区位优势和交通条件,从“出行路”到“产业路”,再到“旅游路”的延伸拓展,岗托村的运输业和旅游产业也随着“路通”逐渐兴起,农家乐、民宿如雨后春笋般发展起来。

岗托村风貌。(薛伟供图)

各地援藏活动日渐盛行,勤劳的岗托人也开始寻找致富的路子,在国家加大对西藏基础建设投入这股东风下,岗托村陆续组建多支工程队,到昌都市区和江达县城做工程,涉及市政配套、园林绿化、水利设施、公路建设等多个方面。

年过古稀的尼玛次仁是岗托村第一批靠家庭旅馆增收的人,他说,“我八九年前就办起了岗托村第一家家庭旅馆。去年,借着江达县打造岗托村红色乡村旅游的契机,加盖了自家的房子,增加了十多个床位。”谈起岗托村的旅游发展,看着村里日渐成熟的产业链,尼玛次仁很是满足,“未来几年,来我们村的游客只会越来越多,我想把另外几个房间也改建成民居来增加收入。”

如今,独特的红色文化、自然风光和民族风情,让岗托村成为许多进藏游客的第一站。村民有的种青稞、养牲畜,有的围绕旅游业发展起马匹出租、景点解说等服务,去年村人均收入达到1.2万元。

走进岗托村,村里家家户户都悬挂五星红旗。村民普巴说,“我深知是党的恩情,让西藏人民的日子一天比一天好。”

五星红旗矗立在藏式村落。(资料图)

两岸青山间,具有江达特色的民房错落在一块块良田之间,清晨的阳光让整个村子都氤氲在一层柔和光影里。金沙江畔,立于楼顶的五星红旗悠然飘扬,五湖四海的游客络绎不绝,路旁藏民欢声笑语身影忙碌。

西藏和平解放70载,岗托村的变化,是西藏经济社会全面发展的一个缩影。万年的雪山,古老的宫殿,飞驰的列车,幸福的笑脸,都在同一片苍穹之下。岗托村正带着昨日的记忆,翻开崭新的一页。

(资料来源:中国军网、中国国防报、中国军视网、新华网、中国西藏网、西藏日报、光明日报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