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解放军报

“红旗十月满天飞”:后发制人的黄桥决战

来源:中国国防报 作者:王凤春 姜 燕 责任编辑:杜汶纹
2021-10-15 08:24:48
江苏省泰兴市新四军黄桥战役纪念馆

抗日战争时期,中共中央坚持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策和独立自主的方针,对国民党顽固派展开了针锋相对的斗争。1940年10月,在苏北黄桥地区,陈毅、粟裕率领新四军苏北指挥部以7000余兵力迎击国民党鲁苏战区韩德勤部3万余人的进攻,以少胜多,歼敌1.1万人,击毙国民党第89军中将军长李守维、独立第6旅中将旅长翁达,俘虏师旅团军官10余人、连排军官600余人、士兵3000余人,缴获大批枪支弹药和军需物资。

纵横捭阖争取中间势力

这一时期,盘踞在苏北的武装派系错综复杂:其一是势力最大的日本侵略军及伪军;其二是国民党顽固派、素以反共著称的鲁苏战区韩德勤部;其三是驻泰州的鲁苏皖边区游击总指挥李明扬、李长江部(以下简称“两李”)及驻曲塘一带的地方武装陈泰运部。此时敌强我弱,实难以一敌三。面对敌我友、党内外复杂情况,陈粟进行了深入剖析:韩德勤部是苏北抗战的最大障碍,此人从不抗日,却不断制造摩擦,蚕食抗日力量,要坚持和发展苏北抗日战争,建立抗日民主根据地,“必须先向省韩下手”。“两李”和陈泰运政治态度和韩有差异,具有一定的民族意识,属中间势力。为维持统战大局,陈粟决定利用各派系之间的利益矛盾和中间势力的摇摆性,将同顽固派争夺中间派的策略运用于军事,对中间势力既要拉又要打,提出“击敌、联李、孤韩”的斗争策略。

首先,以防地换取“两李”协助。黄桥决战发起前,陈毅与“两李”进行多次谈判,以让出郭村、塘头及姜堰等防地为条件,成功争取“两李”严守中立,协助新四军东进黄桥。其次,有限打击争取拉拢陈泰运。当时,陈泰运部奉韩德勤之命由曲塘南下至北新街一带,与从黄桥以南北上的何克谦部夹击新四军。当新四军东进到北新街以南时,粟裕突然命令部队调头向北,击溃陈泰运部2个团,歼灭1个多营,之后将俘虏的人员全部释放,并归还缴获的武器。此举赢得陈泰运的感激,博取了陈的中立。

将计就计掩盖己方虚实

陈粟部队奉命北渡长江到达苏北,初步计划发展以黄桥为中心的抗日民主根据地,使国民党感到十分惊惧,蒋介石命令鲁苏战区要时时处处监视和挤压新四军在苏北地区的立足发展。韩德勤先后在皖东、苏中、苏北地区制造摩擦,多次明里暗里“使绊子”企图消耗新四军有生力量。屡次进犯失败后,韩德勤仍顽固坚持反共立场,决心采取“先南后北”方针,以全部精锐进攻黄桥,先把新四军苏北部队“赶到长江里去喝水”,再移兵北上,歼灭苏北地区八路军第5纵队。

蓄谋发起黄桥战役伊始,韩德勤为进一步摸清陈粟所率领的新四军整体情况,派作战处长王久新到新四军苏北指挥部刺探虚实。对这个战区“上级领导”,既不能赶也不能打,粟裕决定将计就计。一方面,安排他视察部队训练情况,展示新四军严阵以待的训练、备战状态,示之以决心;另一方面,安排他参加“8·13国耻日”阅兵,命令只有2000余人的部队变化队形多走几遍,制造兵力众多、武器精良的假象,示之以实力。果然,粟裕的应对让这个“上级领导”眼花缭乱,在向韩德勤报告新四军内部情况时,他一再提醒韩德勤,要谨慎为上。

果断决策独立自主作战

陈粟率领新四军部队北上后,由于韩顽不断制造摩擦,新四军与韩顽所部地方武装多次交手,陈粟对韩德勤军事上的阴谋看得非常透彻,他时而对我发起挑衅,时而作出和平姿态,实为缓兵之计。从多方面的情报推测判断,陈粟认为黄桥决战已不可避免。9月30日,二人向中共中央和中原局报告后,中共中央分析双方军事实力,决定派出八路军增援部队南下,配合苏北新四军一举解决苏北问题。而陈粟审慎分析形势后,认为苏北局势已经发展到“箭在弦上”的紧要关头,决战迫在眉睫,苏北新四军必须立足于独立作战而不依赖远道增援的八路军。

粟裕依据情报计算认为,顽军虽倾力来犯,但右路军是“两李”和陈泰运所部1.3万余人,这两股力量已被我争取,这样“右翼等于无翼”。左路军是韩部下属5个保安旅共7000余人,用以分散新四军兵力,掩护其主力进攻。中路军是韩第89军、翁达的独立第6旅等13个团1.5万余人,敌总兵力虽3万有余,但对我构成实际威胁的其实只有一半。苏北新四军3个纵队9个团共7000余人,其中作战部队约5000人,鉴于敌我力量仍相差悬殊,苏北指挥部果断确定基本作战方案:战役整体上以黄桥为轴心,采取诱敌深入、各个击破、后发制人的作战方针,集中主要兵力打击顽军中路。在具体部署上,以四分之三的兵力作为突击力量,四分之一的兵力作为守备力量,采取隐蔽接敌、分割歼敌的办法,于运动中速战速决。

反常用兵实现后发制人

战役打响后,苏北新四军指挥员大胆用兵、反常用兵,后发制人、以弱胜强,体现出非凡的指挥谋略与艺术。10月3日,顽军对黄桥发起攻击,粟裕决定先打强敌,以第1纵队担负主力伏击翁达率领的独立第6旅。该旅全装满员3000余人,清一色“中正式”七九步枪,每个步兵连有捷克式机枪9挺,武器精良。4日15时,顽军中路独立第6旅一路纵队南下,当先头部队进至距黄桥北门两三公里处,后尾已过泰县高桥,全队均进入第1纵队设好的伏击圈。坐镇黄桥的粟裕下令立即出击,第1纵队多路突击,勇猛穿插,将翁达旅的“一字长蛇”队伍分割成数段,经过3个小时激战,全歼该旅。

打败翁达旅,极大地震慑了顽军其他部队。顽军第33师围攻黄桥久攻不克,士气低落,第89军军部及第117师遂赶来增援。此时,新四军3路纵队突然发力,第3纵队配合第2纵队一举歼灭顽军第33师,第1纵队打完伏击后南下,与第2纵队大部配合切断顽军退路,合力将顽军分割包围在黄桥以东地区,全歼顽军第89军军部和第117师。至此,黄桥战役以新四军的胜利而告终。

黄桥决战成果丰硕,确立了我党我军在苏北抗战的领导地位,打开了苏北抗战局面,使苏北与华中敌后抗战力量连成一片,对于争取全国时局好转有重大意义。战后,陈毅欣喜赋诗:“十年征战几人回,又见同侪并马归。江淮河汉今谁属?红旗十月满天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