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解放军报

寻访革命战场铁血忠魂丨新保安:“锁钥重地”迎来新生的朝阳

来源:中国军网 作者:李佳琦 责任编辑:杜汶纹
2021-12-14 08:22:41

记者手记

来到新保安:解放的红旗插上城头也飘进心头

■中国军网记者 李佳琦

新保安,北京至张家口之间的一座小城。古代,它是燕赵平原通往塞北高原的驿站。近代,它是平张公路、铁路的咽喉,历来是兵家必争之地。

如今,在新保安城中心,依旧矗立着一座高悬“锁钥重地”四字重匾的古老城楼,城墙上的累累弹孔,让几乎每一个路经城楼的人都能切身感受到70多年前这座城经历的那场战斗。也正是这场战斗,让这座城迎来了曙光,实现了解放。

康凤岐老人就是当年战斗的亲历者。经过多方寻访,我们终于在平山县光荣院找到了这位荣立二等功、被授予“人民功臣”称号的老兵。

“我可不是什么人物,也没有什么特别的事迹。”采访刚开始,康老面对摄像机似乎还有些不自在,但是谈起自己的党员身份,他立马就打开了话匣子。

94岁高龄,74年党龄,康凤岐这一辈子都没有忘记过自己的使命。不论是讲起入党之初写下的“忠于革命忠于党,为革命奋斗终生”的铿锵誓言,还是回忆参与改造国民党官兵时讲出的“一人参军,全家光荣”的真情表达,康老的声音坚定而自豪。

康凤岐回忆参加新保安战役时候的情景。中国军网记者张智程 摄

回想起新保安战役,康老说道:“被弹片击中的人身上着了火,衣服都烧焦了,分辨不出哪个是哪个……但革命必须不怕死,为了胜利我们要继续往前冲!”铿锵的话语将我们再次拉回当年的战场——

这场战斗中,康凤岐加入“尖刀连”,成为擎旗手。在炮火冲天的环境下,他第一个登上城楼,将手中的红旗牢牢地钉在城头,并守护着这面红旗,指引后续部队成功打开了入城的突破口。

肩负解放重任,舍我其谁?!为了解放这座城,康凤岐不怕牺牲,因为经历过战争的残酷,体验过贫穷的苦楚,他知道,只有革命才能救中国,只有跟着中国共产党,人民才会有希望。

正是这份对党忠诚、献身解放事业的信念,给予了康凤岐最坚实的力量。这力量不仅令一座城浴火新生,更让一群人脱胎换骨。

新保安战役结束后,康凤岐跟随部队来到北平。在这里,他迎来了又一个艰巨的任务——对和平起义的国民党士兵进行思想改造,让他们从旧军队的思想禁锢下解放出来。

康凤岐回忆,当时的国民党起义部队纪律涣散,士兵顽劣不堪。写反动标语、抢夺村民财物,甚至暗杀解放军官兵的事时有发生。

要让这些国民党士兵在短期内完成思想转变,成为一支真正属于人民的队伍,谈何容易?

面对这项任务,康凤岐没有退缩。他对指导员说:“一切听从党的安排!执行党的命令,不打折扣,不讲价钱!”

与冲锋陷阵不同,打赢这场人心“攻势”,不仅需要坚决的态度和过人的勇气,更要有细腻的心思和卓越的信念。

做思想政治工作,康凤岐决定不能对这些国民党士兵只讲大道理,而得和他们“交朋友”。

平日里,康凤岐不仅为这些国民党士兵宣讲党的政策、解放军的政策,而且还在课后经常与他们聊天,引导他们转变思想认识——

“参加蒋介石的部队,你家里人照样受压迫。你要是参加咱们解放军,不但不受欺压,咱们政府还帮你家里耕地、发粮食。”

“因为我们是人民的军队,为的就是让穷苦百姓都过上幸福生活。一人参军,全家光荣!”

……

真挚朴素的话语直叩心扉。康老说,这些国民党士兵回想起自己受到的欺压和屈辱,个个泣不成声。他们意识到共产党所领导的解放战争,为的就是让包括他们在内的劳苦大众“翻身解放”。

康凤岐将自己忠实一生的信念化为一股春风,在这些起义战士的内心深处激发出一股磅礴力量。最终,昔日的敌人变为今朝的战友,他们一起秉持着“解放”的信念,为着“解放全中国”的目标继续战斗。强渡黄河,解放西北;1950年又投身抗美援朝战争,成为“最可爱的人”……

“解放”就像一根红线,贯穿着康凤岐的一生。战争结束后,康老主动申请退伍回到家乡,担任生产队长,带领村民挥舞锄头开展生产建设。他闲不下来:“作为党员,要为革命奉献终生。”

在与康老的交流中,记者意识到,解放的意义不仅在于推翻一个独裁、腐朽的反动派政权,更在于让这个国家的每个人,在思想上能够得到觉醒和解放,自觉建设和保卫新中国。如此这般,我们的队伍才能在革命战争的艰难岁月里越打越壮大,才能发生昔日敌人在一夜之间转变成“解放战士”的“不可思议事件”,才能在任何强敌和困难面前凝心聚力、不屈服不退缩,让世界见证一个个彪炳史册的奇迹发生在东方这片古老的土地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