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解放军报

毛泽东为什么强调:不打无准备无把握之仗

来源:学习时报 作者:彭洲飞 责任编辑:杜汶纹
2022-06-21 17:39:37

不打无准备无把握之仗是毛泽东一贯强调的战争指导思想,是人民军队长期战争经验的凝练和升华,直至今日仍有重要指导意义。

人民军队作战经验血与火的军事智慧结晶。土地革命战争时期,毛泽东就把“要有充分的战斗准备”视为作战指挥的基本原则。抗日战争时期,毛泽东把作战准备与战争力量优劣的转化联系在一起,在《论持久战》中指出:“优势而无准备,不是真正的优势,也没有主动。懂得这一点,劣势而有准备之军,常可对敌举行不意的攻势,把优势者打败。”解放战争时期,毛泽东多次强调,每战均须精心计划,充分准备,将其概括为“十大军事原则”第五条,指出:“必须注意不打无准备之仗,不打无把握之仗,每战都应力求有准备,力求在敌我条件对比上有胜利之把握。”

新中国成立后,毛泽东仍然坚持这一指导思想,多次强调“我们历来不打无准备无把握之仗,也不打只有准备但无把握之仗”。1958年7月27日,决策炮击金门的紧张时刻,毛泽东彻夜未眠,在上午写信给彭德怀、黄克诚,提出将炮击时间向后推一推,提出“目前不打,看一看形势”,要求“等几天,考虑明白,再作攻击……不打无把握之仗这个原则,必须坚持”。按照毛泽东这个指导思想,炮击金门的时间又向后延了近一个月,国际形势的发展更加明朗了,我军的准备工作也更加充分了,为取得炮击的全胜奠定了坚实基础。

不打无准备无把握之仗的深刻内涵。一是作战准备要充分。毛泽东认为,对敌我双方状况的充分把握是打胜仗的基础。充分的作战准备,体现在战略、战役和战术全过程,既要摸熟己方部队,如指挥员、战斗员、武器装备、后勤保障等情况,也要摸熟敌方部队相应情况,还要摸熟一切和战争有关各种信息,如政治、经济、地理、气候等条件,这样去指导战争才比较有把握,比较能打胜仗。在准备时机这一重大问题上,宁可提前、不可推迟,以便有备无患,立于不败之地。

二是有准备要建立在有把握取胜之上。作战不但要有准备,更要有把握,“须以争取胜利为原则”,这是军事部署的根本要求。有准备而无取胜把握,不能称其为“有准备”;有准备又有取胜把握才是真正的“有准备”。毛泽东强调,有准备而无取胜把握的仗也不能打。1932年1月,红军决定攻打三面环水、城墙高筑的赣州,并为此做了一定准备。对此,毛泽东并不同意,他认为赣州易守难攻,且敌援就在附近,因此不打为好。事后发展果如毛泽东所料,主攻的红三军团不仅没有打下赣州,还遭到严重损失。

三是有准备有把握是相对的,不是绝对的。战争充满着偶然性和不确定性,其变化趋势很难捉摸,做到绝对的胜利把握是很难的。有时准备虽然不充分,但战机成熟,取胜有把握,也要敢打必胜,以免贻误战机。抗美援朝战争初期,毛泽东原本计划先在朝鲜北部组织防御,准备充分并摸清“联合国军”底细后再行反攻。但由于敌军在占领平壤后放胆冒进、孤军突出,我军准备虽然未就但战机已现,毛泽东果断改变原计划,在运动中对敌实施突然攻击,取得了第一次战役的胜利。

四是立足最坏处向着最好处努力作准备。毛泽东指出,“我们应估计到最困难最危险最黑暗的可能性,并把这种情况当作一切布置的出发点,而不是把乐观情况作出发点”。把最坏最糟糕情况都想到,并做好充分准备,这就会尽可能排除战争失败的可能性,努力争取最大的胜利。作战行动要预计各种可能性,准备多种方案,凡战争局势未定之时,必须想到各种可能情况的应对之策。

坚持慎重初战。一是必须打胜。这是初战准备的总原则。由于初战对整个战役影响巨大,直接关系后续战役进展和整个战略筹划,打赢是第一要求。毛泽东在中央苏区前三次反“围剿”作战中格外重视初战,对战场选择、首歼目标、战术策略等都进行了精心安排,确保了初战即胜。

二是必须照顾到全战役计划。作为第一仗,初战准备必须对全战役发展有利,成为拉开全战役的有机序幕。辽沈战役中,毛泽东把锦州作为首选作战目标,从目标选择本身看并不如长春理想,因为锦州有国民党军重兵把守,又有东北和华北国民党军可以增援,而长春是一座孤城。但从全战役发展来看,则又不同了:攻下锦州有利于形成“关门打狗”之势、将东北国民党军就地聚歼,防止其南撤关内其他战场。正是从这个角度考虑,毛泽东坚持将锦州作为首选作战目标。

三是必须照顾下一战略阶段。初战开战,不仅要观照本次战役全局,还要观照全战略发展进程,考虑到下一战略阶段的文章,为战略谋划营造良好态势。“那种走一步看一步的指导方式,对于政治是不利的,对于战争也是不利的。”

执行有利决战、避免不利决战。对不利决战,坚决避免。在敌强我弱、力量对比相差悬殊的情况下,与敌人进行主力决战,我们没有必胜的把握,因此应该坚决避免这种赌国家和军队命运的决战,“不到决战的时机,没有决战的力量,不能冒冒失失地去进行决战”。抗日战争前期,日本侵略军曾一而再再而三地寻找中国军队进行决战,妄图在很短的时间内达到消灭中国军队主力、侵占全中国的目标。针对敌强我弱、敌人妄图速胜的形势,毛泽东提出:“战争的前期,我们要避免一切大的决战”,特别是战略决战必须避免,战役战斗的决战也应本着有把握的原则进行,使日本侵略者的速决梦破了产。

对有利决战,坚决执行。毛泽东强调,“我们主张一切有利条件下的决战,不论是战斗的和大小战役的,在这上面不容许任何的消极”。一旦敌我力量对比发生根本性变化,或是力量对比相差不大甚至敌方略有优势但我方主观能动性得到充分发挥的情况下,决战的时机就来到了,要坚决地去执行有利决战,消灭敌人主力赢得战争胜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