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解放军报

黑土地上的红色故事|东北抗联与少数民族兄弟结盟抗日

来源:黑龙江人民出版社 责任编辑:杜汶纹
2023-01-18 10:39:03

王明贵与盖山的女儿占珠梅、女婿塔克塔布、外孙英杰于1965年在哈尔滨合影

1941年2月末,进入苏联的东北抗日联军第三路军第三支队,经过短暂休整,又返回东北战场。7月,第三支队甩掉了日伪军的尾追,全部渡过了毕拉河,住在毕拉河南岸一个汉族把头经营的木营里。时遇大雨,支队所带的粮食要吃光了,附近又没有筹集粮食的地方。支队领导从伐木工人那里得知:向西南走,翻过一座山,那里有一个鄂伦春族的部落。

7月24日,第三支队来到了大兴安岭的腹地——鄂伦春自治旗的小二沟,这里是鄂伦春部落。支队领导王明贵派支队副官高邦华和中队长修身前往鄂伦春部落联系。高邦华和修身骑着马、背着枪、身穿军装来到撮罗子(鄂伦春、鄂温克、赫哲等东北狩猎和游牧民族的一种圆锥形房子)旁边。修身是鄂伦春族,他面带笑容走向前去和蔼地说:“我们是东北抗日联军,从这地方路过,为免于误会,特来拜访首领。”恰巧,这个鄂伦春部落的佐领盖山正与两名达斡尔人谈话,其中的一位名叫额勒格苏的听说来了抗日联军,便对盖山说:“抗日联军可不是土匪,那是打日本的中国军队,他们个个都是英雄好汉啊!”由此,盖山对东北抗日联军有了好感,并很有礼貌地让高邦华和修身到他的撮罗子里喝茶。盖山是一位饱经风霜、耿直纯朴的鄂伦春人。高邦华和修身提出邀请盖山到部队商谈抗日救国的大事,他欣然同意了。

盖山等身穿鄂伦春民族服装,骑着长鬃烈马,背着猎枪,来到了第三支队的宿营地。支队领导王明贵等以礼相待,客客气气地让他们进帐篷里坐下。

王明贵向盖山介绍说:“我们的队伍是多民族组成的部队,队伍里有汉族、蒙古族、朝鲜族、回族、满族、达斡尔族、鄂伦春族的战士。我们的队伍有严明的纪律,不侵犯人民的利益。我们每个战士都是为了打败日本鬼子而团结战斗的。”他还向盖山等人讲述了我们党抗日救国的主张和抗联战斗的事迹,揭露了日本鬼子侵略中国的罪恶行径。盖山听得入了神,他说:“好哇!真了不起!”

这时,王明贵向盖山说:“抗联没有后方不行,马匹、车辆、爬犁、枪支、弹药、服装、伤兵治疗都是大事,我们要搞后方建设,而你们这里,山高林密,人烟稀少,是建立后方基地最好的地方。希望你们能给予帮助,看管好我们的物资。”盖山毫不犹豫,高兴地答应了。

当天晚上,第三支队召开了干部会议。会上,大家一致同意:为了团结更多的少数民族同胞共同抗日,尊重鄂伦春人的风俗习惯,支队领导应与盖山等结拜为义兄弟,以巩固抗联部队与鄂伦春人的友谊,这是一件有意义的事。

7月26日,盖山佐领又带着许多鄂伦春人来到了部队的营地,与抗联人员再次进行了亲热交谈。王明贵对盖山说:“为了共同抗日,我们愿意和你们结拜为义兄弟,同生死、共患难!”盖山激动得热泪盈眶。

王明贵、盖山等庄重地举行了简单的结拜仪式。在林中的一块空地上,燃起了一堆篝火,陈雷用红纸写了《金兰谱》,结拜兄弟按年龄排行,共有盖山、王明贵、陈雷等11人。

结拜兄弟的人按名次站好队,盖山把《金兰谱》分给每人一份。大家插草为香,进行了结拜宣誓。誓词的大意为:“为抗击日本帝国主义,我们愿同生死、共患难,不投降、不叛变,为了抗日救国结拜为义弟兄。”仪式完毕后,王明贵向盖山解释道:“按常规,《金兰谱》是要很好地珍藏起来,可是在残酷的战争环境中,作为一个抗日军人,随时都有牺牲和被俘的可能,万一《金兰谱》被敌人得去,对谁都不利。”在征得盖山等义兄弟的谅解之后,抗联干部的《金兰谱》当场都被投入篝火中烧掉了。随后,王明贵赠给盖山等义兄弟每人一支步枪和一些子弹。盖山非常高兴,他邀请王明贵等到家里做客。从此,第三支队指战员与盖山越来越亲近了。于是,毕拉河流域鄂伦春族游猎区即成为第三支队开展游击活动的后方基地,第三支队在那里建了密营。1941年8月上旬至10月上旬,第三支队在鄂伦春族兄弟们的协助下,实施了山地与平原相结合的游击活动。

后来,盖山因患病离开人世,终年50多岁。临终前,他还嘱咐女儿占珠梅,要设法找到第三支队。解放后,1965年,时任黑龙江省军区副司令员的王明贵,在报纸上刊登启事,寻找到了盖山女儿占珠梅。同年,应王明贵的邀请,占珠梅和她的丈夫、儿子一同到哈尔滨做客,并与王明贵合影留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