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5版:军营观察 PDF版下载

解放军报客户端

兵在掌上阅 亮剑弹指间

上岗150天:军体教员陈振宇的“烦恼”


■王  超

南部战区某海防旅官兵正在进行极限体能训练。
刘谦、曾梓煌摄
军体教员陈振宇为战士讲解400米障碍课目的动作要领。
刘谦、曾梓煌摄

5个月前,被任命为连队军体教员的那一刻,南部战区陆军某海防旅副连长陈振宇有些喜出望外。尽管军校期间所学专业是电子工程,但他自认为,这个岗位很对“胃口”。

这位毕业3年的年轻军官个头不高,却有个响亮的绰号——“肌肉男”。无论是在连队还是休假在家,健身房都是陈振宇每天必去的场所。可以说,健身锻炼是他的最爱。

接到军事体育教员任命后,陈振宇精心构想着心中的训练蓝图,一心想烧好上任后的“三把火”。出乎陈振宇意料的是,这“三把火”非但没烧起来,他却首先遭遇连队战士怀疑的目光。

一些老兵的经验一茬茬传下来,已经成了默认“教材”,想纠正一些不科学的方法太难了

那天,见陈振宇正在鼓捣施训方案,连队通讯员齐全亮凑上前,和他有了这样一番对话:

“副连长,军体教员真的有用么?”

“怎么没用,军校的体育训练就是教员专门组织的。”

“连队不是军校,除了卡表,我想不出军体教员还能干什么。”

“卡表谁都可以,我负责的是整个连队的体育训练。”

“这么多年来,连队没有军体教员,训练不一样在搞?”

一番对话,几多尴尬。那一刻,陈振宇只有一个想法:用事实证明自己,证明军体教员绝不是可有可无。

那些天,他憋足了劲,加班加点研读《军事体育训练与考核大纲》,还找到了不少相关教材。初步方案出来之后,他还联系到了母校国防科技大学军体教员、北京体育大学博士毕业生郝鑫,让他把把关。几经修改,这份承载着他满心期望的方案,终于得到了郝博士的认可。

陈振宇信心满满地拿出了这份方案。尽管和通讯员的一番对话让陈振宇做好了心理准备,但他仍然没有想到质疑声如此强烈:“这些训练方法很新,看起来也很好,就是不知道实施起来效果怎样”“太不靠谱了,每天体能训练就这么点时间,不出汗的课目安排这么多”“许多课目,我们听都没听说过,更何谈怎么组织……”

好在连队主官还认可,这份方案算是通过了第一关。但接下来,陈振宇推行方案几乎步步被怼。

组织五公里训练,不少班长觉得“跑个五公里搞这么多准备活动,完全就是在浪费时间”;组织趣味类体育锻炼,有些人说他“不务正业”“组训不实”;组织小肌肉群训练,几名骨干直接跟他说“找不到器材”……

“其实大纲对军事体育训练有非常具体明确的要求,但许多组训骨干宁愿相信自己的经验,也不相信科学方法。”陈振宇说,一些老兵的经验一茬茬传下来,已经成了默认“教材”,想纠正一些不科学的方法太难了。

不少上岗的军体教员,或多或少都存在着“陈振宇式”的烦恼

陈振宇所在的海防旅是2017年新调整组建的部队,整编后的基层营连多了军事体育教员这一新岗位。

根据上级的定岗要求,军事体育教员暂时由基层副职兼任,少数没有副职编制的连队则由主官兼任。不少上岗的军体教员,或多或少都存在着“陈振宇式”的烦恼。

谈及自己的组训经历,该旅一营一连军体教员李振航也很无奈。

部队有个说法叫“炮兵练嘴,步兵练腿”。李振航所在的连队就是步兵连,不少组训骨干把这句话奉为圭臬。

李振航按照自己的方法组织体育训练一段时间后,班长们急了:“新兵训练成绩不见提高,还不如以前那种高强度、高爆发的训练方式奏效。”但李振航不为所动,坚持循序渐进。

有些骨干明显不吃这一套。没几天就有班长主动给班里的新兵“加餐”:天还没亮,班长就带着新兵起床,先是在大陡坡上来回冲刺热身,大汗淋漓之后,便开始单双杠、俯卧撑、鸭子步等高强度练习,直到开饭的哨声响起。

李振航想阻止,但班长有自己的理由:他们底子差,训练必须加量,他当年的班长练得比这狠多了。

然而,这名班长在参加完上级的体能比武不久后,被诊断为腰肌劳损,必须卧床休息,不能再进行高强度、大负荷的剧烈运动。

“训练伤病是不少基层官兵心中的‘痛点’,许多伤情其实完全可以通过科学组训避免。” 国防科技大学军体教员郝鑫博士说,基层部队军体教员的职责就是指导连队科学组织体育训练。

显然,不是所有官兵一开始就能接受军体教员口中的“科学训练”。相当一部分官兵对军事体育的理解就是跑步、单杠练习这些常见的训练方式,对军事体育基本理论、训练伤预防知识知之甚少。

还有一些质疑来自政绩观的困扰。有些基层主官直言:“也想放开手脚让军体教员自由发挥,但体能考核成绩是连队军事训练的重要指标,万一弄砸了,责任谁担?”

这个问号,也常常压在陈振宇的心头。上岗150天,他每天在这种压力中度过,一些原本没想到的答案开始浮出水面。

“我当年就是这么练出来的!”面对这句老兵口头禅,军体教员的“说服力”在哪

在磕磕绊绊的组训过程中,陈振宇开始理解那些质疑他的官兵——

自己没有经历相关的培训、军事体育训练到底懂多少,战士心里没底,质疑太正常不过;自己组训经验不够,成绩不明显,战士自然更愿意相信身边的“榜样”……

陈振宇越来越觉得自己是一个“突如其来”的“赤脚医生”。如何让大家相信自己?战士们看似固化思维的背后,其实是自己的说服力不够。

“我当年就是这么练出来的!”一些素质过硬的老士官嘴边常挂的这句话,在战士中间具有强大的“说服力”。陈振宇不得不面对的问题是,作为军体教员,他的“说服力”在哪?

想通了这些,陈振宇才意识到,最大的烦恼不是战士不理解自己、不相信科学方法,而是自己的能力恐慌。

“现在回头看看自己那一份组训方案,的确有不妥的地方,也难怪大家难以接受。”陈振宇说,新编修的《军事体育训练与考核大纲》,规范了基础体能、实用技能、岗位适应等7大类120多个训练课目,自己当时只是凭着直觉做训练计划,尽管也咨询了专业人士,但还是有好多不合实际和不合理的地方,说白了就是军事训练深层次的原理规律没有弄清楚。

“现在才发现,好的‘健身教练’未必是好的军体教员。”陈振宇说。

如今,上岗已五月有余的陈振宇,内心平静了许多。他终于找到了发力点,开始学习军事体育训练理论、训练伤病预防等方面的理论,不断向院校军体教员“取经”,研究基层体育训练的特点规律。

“陈振宇式”烦恼,映照的不仅是军事体育教员来了之后的种种现实,还有随之而来的诸多课题

陈振宇的烦恼暂时告一段落。但在这个旅,仍有部分军体教员还在烦恼中徘徊,有的连队体育训练又回到了老套路。

谈及这支年轻的军体教员队伍,该旅旅长杨振英满心期待,却也感到担忧。“军事体育教员队伍虽然已经建立起来,但远未达到预期的组训效果,这条路还很长。”他说,个别教员把兼任当成无关紧要的职务,认为军事体育训练由骨干组织就行;有的想干好,但又没有信心和勇气,担心能力不够;有的拿出了思路,形成了方案,但推进不久就因为各种阻力而终止了。

“陈振宇式”烦恼,映照的不仅是军事体育教员来了之后的种种现实,还有随之而来的诸多课题——

比如,基层有了军事体育教员以后,军事主官在军事体育训练中应该扮演什么样的角色?

比如,有没有后续的培训措施,让这些“业余”的军体教员专业起来?

比如,除了行政任命军事体育教员,还能不能采取竞聘上岗的方法,增加教员队伍的权威性……

某种意义上,这是比训练伤病更为深层次的“痛点”。解决这一“痛点”,仅靠军事体育教员一人一岗之力,显然是不够的。

幸运的是,陈振宇所在的这个旅已经认识到了这一点。

他们积极联系院校的军事体育训练专家来部队开展培训,为军事体育教员优化训练场地,提供他们所需的器械和训练辅助工具,同时把一部分有体育方面特长的干部战士划入军事训练组织体系,努力让这支队伍健壮起来。

“硬件”方面的改善容易,但配套“软件”设计却没有那么简单。“条令条例里对每个岗位都有着具体的要求,但军事体育教员的岗位要求具体是什么?”该旅作训参谋宁云飞说,现在和军事体育教员相关的配套规定和制度还没下发,他们只能根据自己的理解,借鉴院校军事体育教员的经验和单位之前在体能组训骨干培养上的一些好做法,来指导基层军事体育教员。

过程或许曲折,但目标却很清晰。谈及未来,宁云飞和陈振宇都相信,军事体育教员在基层部队的到来,必将带动基层官兵身体素质的提高、带动战斗力的跃升。

您的IE浏览器版本太低,请升级至IE8及以上版本或安装webkit内核浏览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