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7版:军人健康 PDF版下载

解放军报客户端

兵在掌上阅 亮剑弹指间

下肢受伤,猛练上肢科学吗?


战士们没想到张排长会发这么大的火,这个平时看起来和蔼可亲的排长,站在全排队伍前,脸憋得通红。这一次,他义正词严地向排里的四名病号下达了“最后通牒”——下肢训练不了,就狠练上肢。

团里年终考核结束后,排里突然冒出了两个腿伤病号。凭着近三年的带兵经验,张排长敏锐地感觉到,有的战士可能是思想“开小差”,产生了“歇歇脚、松口气”的“泡病号”心理,但考虑到战士可能真的有伤病,他还是让两名战士休息了。然而事情的发展有些出乎张排长的意料,没过几天排里又出现了两名病号。这两名病号的出现,让张排长彻底印证了心中所想。看着有的战士也跟着“心猿意马”,原本火热的训练氛围被冲淡,他觉得有必要当着全排的面,杀一杀这股歪风邪气。

“俯卧撑撑好!大部队没跑完前不要停。”操场上,张排长边跑边大声提醒着病号们。在他看来,下肢受伤无法训练,上肢训练必须要加大训练强度,只有让病号感觉到“痛苦”,他们才会“回心转意”,才能有效遏制不良风气。强化训练仅仅持续了不到5天,就以病号“缴械投降”而告终。因为病号宁可瘸着腿参加训练,也不愿再重复枯燥乏味的“俯卧撑式”高强度的训练。

但是,对于排长的做法战士们颇有微词,认为排长的做法不科学,也不近人情。年终考核期间,他们的训练强度普遍较大,产生骨膜炎等常见运动损伤在所难免。年终考核结束,这部分伤病号理应得到休息,否则很可能加重伤情。同时病号小孙也坦言,排长的强化训练看似让下肢得到了充分的休息,实则不然。在进行上肢训练的同时,下肢的伤情也不同程度受到波及。

面对战士们的诉苦,张排长对此有不同的看法。他认为,倘若战士们因为小伤小病中断训练,就会在集体中产生不良的“跟风”效应,战士们“泡病号”的心理就会滋生,病号的数量自然会增加,而为了避免这种现象的发生,就应该采取必要的措施。此外,战士们的受伤部位集中在下肢,进行上肢训练也就是间接的让下肢休息,并无不妥。

请问小林老师,下肢受伤猛练上肢的“强化训练”科学吗?怎样判定战士下肢受伤是否需要停止训练?我们又该如何针对下肢伤情采取相对应的康复训练?

(王锡圣)

小林导医

部队军事训练大多涉及下肢,因此下肢训练损伤是最常见的。面对战士们的伤情,张排长的做法是否科学?战士们的诉苦有没有道理?我们邀请到全军军事训练伤医学研究所所长常祺作出专业解答——

掌握方法,准确鉴别“心理作祟”。部队军事训练大多都涉及下肢,因此下肢训练损伤也呈现高发态势。作为基层带兵人,掌握伤情判断的基本常识,可以有效鉴别战士的伤病是真实存在还是“心理作祟”。张排长可以通过物理检查判断患处是否出现功能上或者结构性的病理变化。假如患者疼痛部位局限,症状较重,伴有明显肿胀,则伤情可能处于应力性骨折的早期阶段。那么接下来就要减少诱发这种病变的因素,适当减少甚至停止下肢类训练,否则可能发展为完全性骨折。如果战士患处疼痛范围广,而且没有软组织肿胀,则可能是生理适应性反应引起的症状,比如延迟性肌肉疼痛综合征等。这种情况下,我们无需对训练做大范围调整。

遵循原则,科学制订“训练套餐”。张排长在战士出现下肢伤病后,转而训练上肢,实际上是一种科学的训练计划安排,对下肢损伤不会产生较大影响。此外,如果是耐力性长跑训练导致的下肢损伤,也可以进行下肢力量性训练。但是带有体罚性质的大强度俯卧撑练习,就违背了运动医学中的超负荷训练原则。超负荷训练原则认为,体能素质的增强是建立在肌体损伤后修复再生的基础上。但是损伤与再生应处于动态平衡,如果训练计划安排不合理,肌体始终处于超负荷状态,得不到充分修复,这种平衡就会被打破,出现损伤的持续累积,最终出现骨折等不可逆的病理改变。

把握强度,系统开展康复训练。针对下肢损伤患者的康复训练,如果下肢损伤刚刚出现,首先要排除风险因素,停止导致损伤的训练。其次,采取有效的物理治疗减轻患者病痛。例如,低频、冲击波、超声波等疗法。最后,战友们应佩戴护膝、护踝等保护性护具,避免患处再次损伤,对于严重损伤者,应佩戴支具或者进行石膏固定。此外,运动疗法也是促进病变愈合及功能恢复的有效方法。对于下肢损伤的病人,带兵人要为其制订合理的运动康复计划,主要进行下肢的力量性练习、柔韧性练习等运动疗法,加强下肢薄弱环节的训练,使其恢复到良好的功能状态。需要注意的是,带兵人应把握好训练强度和节奏,防止病情加重。

(孙振者整理)

您的IE浏览器版本太低,请升级至IE8及以上版本或安装webkit内核浏览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