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版:中国边关 PDF版下载

解放军报客户端

兵在掌上阅 亮剑弹指间

“同心池”水永不干


■赵  磊

“车阿米车,车车果点……”新年第一天,云南省江城县红疆乡明子山寨格外热闹,哈尼族男女老少身着盛装,与南部战区陆军某边防旅一连官兵在山腰处,欢快地跳起节日舞蹈——车阿米车,庆祝“同心池”饮水工程改造项目竣工。

“‘同心池’水清如碧,它背后的故事可多着呢!”连队指导员王伟细细擦拭池边石碑上的“同心池”几个大字,讲起了“同心池”的故事。

连队驻地位于中越老三国交界的十层大山脚下。十层大山层峦叠嶂,沟壑纵横,地质结构复杂,由于山区长年干旱少雨,缺水难题长期困扰山寨百姓和连队官兵。

上世纪90年代,官兵们在巡逻途中意外发现了一处泉眼,便与村民携手修建水渠,将一泓清泉从15公里外的大山中,引到连队驻地后面的山坡上。官兵们又在半山腰建起一个蓄水池,用一条水管把水引向寨子、用另外一条水管把水引到连队。从此,连队和山寨靠着水池毗邻而居,为纪念军民同心“找水”“引水”,官兵们还在水池边竖起一块刻有“同心池”字样的石碑。

旱灾无情,军民有爱。2010年4月,云南省部分地区遭受旱灾,山寨附近的“同心池”几乎干涸,村民们耕种的庄稼大面积枯死,50多户居民、200多头牲畜用水告急。

“同心池”不能干,军民情不能断。为保证村民用水,连队官兵悄悄关掉了通向连队一方的水阀,时任连队指导员黄芋森每天带领官兵徒步到7公里外的大山深处挑水,还将一部分挑来的水悄悄倒进“同心池”里……

一天傍晚,村民刘军从山上砍柴回家,途径连队营区,恰逢官兵们挑水回来。看到大家将水倒进“同心池”,老刘一拍脑袋,恍然大悟:“哎呀!这么旱的天,池中水不断,原来是边防战士不辞辛苦挑来的泉水。”

翌日清早,知晓实情的村民自发带上扁担和水桶,来到连队门口,纷纷加入“挑水分队”……此后,军民协力每天挑来数十桶泉水倒入“同心池”中,终于熬过了那段干旱的日子。

第二年盛夏,火辣辣的太阳炙烤着大地,连队官兵为迎接上级比武考核,加大了训练强度,用水量陡然增多。当时正值百姓换季耕种的用水高峰期,连队干部商议后,制定了周密的“节水计划”。

消息不胫而走,乡亲们说啥也不愿看到战士们用不上水。于是,大伙儿自发组成挑水小组,没几天,池水便被蓄满了。

“同心池”水永不干,军民情谊似海深。去年,为切实解决驻地军民用水难题,上级与驻地政府多方协调修建新型水渠,将远在25公里外的一处水源引入“同心池”,终于结束了军民用水紧张的历史。

工程竣工那天,汩汩清泉不断涌入“同心池”,一池泉水晶莹清亮,村民和战士们跳起欢快的舞蹈,每个人的脸上挂着幸福的微笑。

您的IE浏览器版本太低,请升级至IE8及以上版本或安装webkit内核浏览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