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版:国防军工 PDF版下载

解放军报客户端

兵在掌上阅 亮剑弹指间

“灌篮”高手的创新之旅


■史泰源  孙佳兴

“三分球投篮”想必大家都不陌生。放眼世界,职业篮球运动员的三分球命中率也就50%左右。那若是用无人机在20米高空进行超远三分投篮呢?这听起来让人很惊奇。前不久,在央视《挑战不可能》节目中,来自陆军工程大学石家庄校区的学员张绪晟将这一高难度挑战变为现实。

“无人机从20米高空将篮球投向直径仅为45厘米的篮筐,5投4中才算挑战成功。”节目组设置的挑战标准十分严格。篮球在20米高空落下瞬间差之毫厘,距离篮筐就会“谬以千里”,加上夜间风速、视差等因素影响,张绪晟面临的挑战是艰巨的。

凭着缜密的操纵、过硬的心理素质,那一晚,张绪晟操纵无人机最终取得了高空投篮“5投4中”的成绩,成功完成了《挑战不可能》节目组设置的任务。

“所有成功的背后都源于一颗勇敢的心。”3年前,怀揣无人机梦想的张绪晟填报了无人机运用工程专业。刚一入学,他就申请加入航模俱乐部,自此便与无人机成为了相依为伴的“好兄弟”。

2016年,正在读大二的张绪晟在教员的带领下参加了中国国际飞行器设计挑战赛“模拟搜救”项目。备战过程中,传统直升机机械臂抓取效率并不出色。回到宿舍,训练场上发生的场景不断在张绪晟脑中回放。

“能不能打破传统设计思维的束缚,从控制方式上进行改进,让它更加高效灵活?”带着这个想法,他与其他队员一头扎进了实验室展开研究。经过近一年的探索,张绪晟所在参赛队成功将设想转换为成果,制作出了一套灵活快速、操作简便的新型目标抓取装置。

他尝试用三根支链同时带动机械爪,实现了由二维独立“点抓取”向三维齐动“面收集”的跨越升级。在计算机数据端,他在教员的指导下成功将直观的上位机界面运用其中,为无人机装上灵敏的“天空之眼”。在远程无线操控作业时,操作者可观测到实时传输的图像,实现“哪有目标点哪里”的定点式“一条龙”抓取操作,进一步提高了机械臂抓取的效率和精度。这一创新设计最终帮助参赛队斩获了2016年中国国际飞行器设计挑战赛“模拟搜救”项目国家二等奖。

从赛场归来,张绪晟的创新之路没有就此停歇。这次,他将创新点选在了以前从未接触过的陌生领域——模型火箭。

在以往的科技竞赛中,张绪晟和战友们发现传统模型火箭箭体的两级分离装置存在较大短板,直接导致在模型火箭项目中多次与奖项失之交臂。经过大量研究和反复论证后,他们巧妙地将电磁铁设计融入分离结构中,火箭两级分离的稳定性和精确性就有了很大提升。2017年,张绪晟和战友们研发的产品在中国国际飞行器设计挑战赛“模型火箭运载与返回”项目中“一飞冲天”,荣获国家三等奖。

张绪晟和战友们的优异表现吸引了航模俱乐部指导教员赵月飞的目光,他主动邀请张绪晟加入课题研究,共同攻克目标定位、辅助瞄准等难题。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极限“灌篮”挑战成功只是一个起点,张绪晟的创新一直在路上。“我希望在未来战场上,我军无人机更加智能化,用最小的代价换取最大的胜利。”在张绪晟的心里,践行强军目标的信心更加坚定。

版式设计:周兵权

本版照片:孙佳兴、郭晓威

您的IE浏览器版本太低,请升级至IE8及以上版本或安装webkit内核浏览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