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8版:长征副刊 PDF版下载

解放军报客户端

兵在掌上阅 亮剑弹指间

看懂新一代战争


■朱增泉

读了“长征副刊”今年第一期“今日阅读”版,对“阅读兵书”的提倡我很赞同。我想起了当年伊拉克战争结束后,有不少人说,这场战争是一场“看不懂的战争”。伊拉克战争让人有些“看不懂”,原因是多方面的。一个带根本性的原因,就是由于伊拉克战争是发生在信息化时代的新一代战争,人们却仍然按照传统战争的惯性思维在看它,因而“观察误差”极大,觉得它处处有悖战争常理,叫人“看不懂”。

有一句话讲了好多年了,“落后就要挨打”。中国人说这句话自有切肤之痛,挨打的滋味刻骨铭心。但怕只怕喊了十年二十年,尚未真正弄明白自己哪些方面落后,怎么落后,落后到什么程度。经济落后、科技落后,这是根本性的落后,好在我们这两方面都在迅速发展,令人欣慰。武器装备落后,上了战场要给你颜色看,这是常理,容易明白。还有一条,观念落后,却又常常容易被人忽视,这就更加要命了。

伊拉克战争使我们有机会发现,国内以各种方式观察评论这场战争的许多战争理念已明显落后于时代。此说绝非危言耸听,不妨略举几例。

一例:对于美军此次开战时机的选择,应作何评价?有人认为,美军此次“开战时机不合适”。理由是,伊拉克当地夜里有沙尘暴,天空有云,这“不利于空中打击精度”。这种看法还是“目测轰炸”时代的老观念,早已过时。当地气象条件是否影响轰炸效果,美军有全球气象观测分析系统、战区气象观测分析系统在日夜不停地忙碌着。更主要的是,美军以精确制导武器实施的“精确轰炸”基本不受天候条件影响。伊拉克战争,美军动用59颗卫星(包括全球卫星通信系统和全球卫星定位系统,又临时为伊拉克战争发射了3颗军用卫星),还有“全球鹰”“捕食者”“猎人”“先锋”“龙眼”等多种型号的无人侦察机全天候出动,高清晰度图像实时传送到地面接收站,还有空地一体、从指挥机关到各个作战单位、各种武器系统直至单兵的信息链接。这样,美军就具备了实时侦察、精确定位、精确制导、实时评估轰炸效果等全套高技术手段。

此前的海湾战争,美军使用的精确制导炸弹不到弹药总消耗量的百分之十,这次已上升到百分之六十八。例如这次大量使用的“联合直接攻击弹药”采用全球卫星定位系统和光电、红外等复合制导技术,并加装了风向修正装置,投放后可自动寻找提前锁定的目标,可全天候使用。所以,美军选定3月20日5时35分开战,你说它“不合适”,美军恰恰认为此时此刻它逮到了一个千载难逢、稍纵即逝的“斩首”战机——炸死萨达姆,那点云层和风沙不在话下,至于“斩首”行动是否达到了目的则另当别论。一定要看到,美军“斩首”行动所反映的是一种全新的作战思想,它必将成为今后信息化战争的一大特点,值得引起我们高度重视。

又一例:美军这次在发动空袭的同时就展开了地面进攻,对此怎么看?有人认为,美军“不等常规的炮火准备完毕”就“匆匆忙忙开始了地面进攻”“贸然进行集团冲锋”“其意图是对伊拉克实行大面积蛙跳占领”。这段评论问题多多。

首先,早在十多年前美军颁布的《联合战役条令》就明确规定了陆海空联合战役的“四要素”,即:统一指挥、军种平等、全面联合和全纵深同时作战。当时海湾战争刚刚结束,美军就将海湾战争中获得的最新作战经验概括成上述条令,用于指导新世纪的作战行动。然而十多年过去了,我们的观念却仍停留在旧阶段,对“全纵深同时作战”这种新的作战样式不甚了了。有人可能会说,海湾战争是先进行了38天空袭之后才打了三四天地面战争,那才是全新样式的信息化战争。这恰恰又暴露了另一个问题:我们的思维总是习惯于停顿在过去的某一个点上,去观察今天正在发生的事情。什么叫观念落后?这就叫观念落后。美军反倒没有把海湾战争的经验模式化,而是从中提炼出了“全纵深同时作战”这种全新作战思想。美国的军事理论家们说,“将军们经常重复上一次战争”,这往往是军事思想停顿的反映,需要经常警惕。伊拉克战争中,美军最成功的一点便是克服了以往的惯性思维,“不重复上一次战争”,这一点表现得最突出。我们不妨记住这句有点用处的话:不要重复上一次战争。

其次,先行炮火准备,然后发起冲击,曾经是传统战争的一种进攻模式,但用它来解释今天信息化时代的新一代战争就难免南辕北辙。况且,“炮火准备”是战术用语,也不能用它来解释美军的战役行动,那是两个层次的问题。

再次,把美军发动地面进攻的作战意图判断为“大面积蛙跳占领”,出入更大。“大面积占领”的概念已是老之又老的作战理念,信息化战争强调的是“直取要害”,它不再以“大面积占领”为目的。美军迅速发动地面进攻的作战意图,核心之点是要快速插至巴格达,用利器去“穿刺”伊拉克心脏,以求迅速“震撼”伊军、瓦解萨达姆政权,绝不是为了“大面积占领”进攻轴线的两厢土地。战争后期,美英联军对伊拉克全境的占领也只是“要点式占领”。至于“蛙跳”,它原是海湾战争中美军101空中突击师利用直升机群“跳跃”到伊军防御纵深去建立前进基地,初衷是为后面的装甲部队向前推进提供预设保障点。但实战中,这些直升机群将“蛙跳”行动变成了一种独立作战行动,并取得了出乎预料的作战效果,后来“蛙跳”就成了一种新的作战样式。但这一次,美军的地面进攻主要是利用高速公路和沙漠平坦地形快速前插,并非离地“蛙跳”。还有“集团冲锋”一词,从严格意义上说,它是冷兵器时代的战术用语。

再一例:战争中伊军迅速崩溃,原因究竟何在?有的评论认为,那是由于美军在战前实施的“战略欺骗”获得了成功。大意是说,美军利用最先进的数字化部队第四机步师在地中海实施“佯动”,造成美军要借道土耳其过境开辟北方战场的“假象”,使伊军误认为美军的主要突击方向在北方,因而作了“向北防御”的兵力部署,把防御重心放到北方去了。可是战争打响之后,却发现美英联军的主要突击方向在南方。由于伊军缺乏空中掩护,此时已无法变更防御部署,从而导致伊军防御体系“前不能救其后,后不能救其前”的局面,故一触即溃。这种说法粗看头头是道,其实不然。

的确,“战略欺骗”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曾被广泛运用。德军发动闪电战入侵苏联,日军偷袭珍珠港,盟军诺曼底登陆开辟第二战场,都曾成功地实施过“战略欺骗”。但此一时彼一时,在卫星侦察和各种通讯工具高度发达的今天,地面部队的行动再想实施战略规模的“欺骗”已不大可能。况且,美军第四机步师想从地中海上岸,“借道”土耳其过境进入伊拉克战场作战,这是“真动”而非“佯动”。后来被迫绕道红海南下,那是因为土耳其议会通不过美军“借道”方案造成的,此事纯属政治因素,并无多少“军事秘密”可言。相反,在信息化时代,战争企图的“透明”与“半透明”反倒是新一代战争的重要特点之一。尤其像美军对伊军强弱悬殊的“非对称战争”,这种特点更为明显。

在伊拉克战争中,美英联军充分利用这种“透明”与“半透明”特点,达到了先声夺人、威慑伊军的目的,这倒是需要我们认真研究的一个问题。当然,“兵不厌诈”这条古老军事原则仍未过时,军事行动中永远会有“欺骗”的成分。但信息化时代的“欺骗”,从内容到方式都已发生了根本性变化。如“电子欺骗”已成为今天的主要“欺骗”手段,我们对此研究得还很不够。

1月3日,在中央军委举行的2018年开训动员大会上,习近平主席向全军发布训令。这是号令,是鲜明的导向。作为军人,就是要全部心思向打仗聚焦,各项工作向打仗用劲,加强数字化部队作战研究,创新作战概念和战法。对于领导干部而言,加强学习,多读些兵书,读懂数字化条件下的战争,应该是必须的。

您的IE浏览器版本太低,请升级至IE8及以上版本或安装webkit内核浏览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