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版:文职方阵 PDF版下载

解放军报客户端

兵在掌上阅 亮剑弹指间

挺进大洋,我们劈波斩浪

——海军大连舰艇学院基础部外语教研室文职教员创新教学模式纪事


■裴丽豆 吕晓琳

岁末年初,一场《出访归来话使命》报告会引爆海军大连舰艇学院。会上,随海军“戚继光舰”历时82天,航经三大洋,访问欧亚四国的出访官兵,为大家讲述了一路见闻和感悟。基础部外语教研室文职人员教员苏宁,是出访人员的一员,她的深情讲述把大家的思绪带回到那没有硝烟的战场……

“嗞嗞嗞……”正当“戚继光舰”准备进入阿曼塞拉莱港时,高频信号突然出现异常,通信电台的噪音夹杂着断断续续的英语,完全无法与对方交流对接,驾驶室里官兵的心也随着这些嘈杂的声音悬了起来。

“听不懂就不能靠港,但咱们也不能等,必须尽快弄懂它。”作为唯一一名专业英语翻译人员,苏宁霎时感到肩上沉甸甸的责任。她屏住呼吸让自己平静下来,开始小心翼翼地听电台里断断续续的声音,生怕错过任何一个重要信息,整个驾驶室异常安静。凭借着扎实的英语功底,苏宁一点点拼凑出句子,尝试着与对方对话。信号不好,她就调整对话方式,重复对方的话,让对方确认自己翻译是否正确。就这样,一句接一句,苏宁硬是在极强噪声情况下完成了和当地港口的对话,让舰艇顺利靠港,得到舰领导和编队指挥员的一致好评。

作为一个入职仅3年的文职人员教员,苏宁的表现可圈可点。她却说:“我来自一个优秀的团队,换成任何一名同事,她们都会比我做得更好。”苏宁所在基础部外语教研室是学院承担教学任务最重的教研室之一,曾连续9年荣获学院先进基层建设单位,荣立2次集体三等功,是辽宁省巾帼文明岗和全国三八红旗集体。

提起这个团队的创优秘籍,教研室主任朱小平概括出两个字——创新。创新给教研室注入活力,创新让教研室蓬勃发展、越走越远。

“我们是中国海军,你已进入我封锁海区,现令你们立即停车,接受检查……”在海军职业英语教学训练中心,学员们手持话筒,目光紧盯画面,根据实时呈现的“多艘不明船只来袭”场景,全程使用英语下达口令,最终解除“敌情”。

针对作战部队和毕业学员反馈的突出问题,外语教研室利用教员参加护航、出访、联合军演等重大军事外交行动的机会,搜集整理出海量的我军与外军军舰对话资料,率先建立起虚拟情景实训实验室,构建起通用英语与海军职业英语相融合的大学英语教学体系。

负责实验室教学的文职人员教员尹冬梅介绍说,在这个实验室,学员们可以参与 “亚丁湾护航”“参观舰艇”“海上维权执法”等40多个“海”味十足的专题仿真交流场景,并以指挥员的角色进行“海上通联”,锻炼口语能力。同时,教员还将大家的课堂表现实时录影,课后与学员围坐在一起,通过“复盘”及时纠正口语失误。在贴近实战的语言环境下开展英语教学,不仅调动了大家的学习积极性,而且有效增强了实战环境下的外语表达能力。

随着信息化教学的普及,资源建设成了重点对象。文职人员教员温柔新发现,在地方高校出现了一种“微课”的教学方式,很受欢迎。最重要的是,它一旦成为共享资源,就能随时随地广泛使用。温柔新像发现新大陆一样开心,立马将想法上报教研室,并很快投入到微课教学研究中。

做微课最难的就是做动画,因为学院还没有开微课的先例,教员们就自己动手查阅各种资料、教程,边学习、边摸索。功夫不负有心人,温柔新创意设计的微课最终获得军内外一致好评,第二届中国外语微课大赛辽宁省一等奖、全国决赛三等奖、外研社“教学之星”等一系列荣誉接踵而来……

开通微课后,文职人员教员赵佳发现,微课聚焦单一问题,对一些有基础的学员是锦上添花,但不太适用于基础相对薄弱的基层官兵。能不能将微课形成体系,调整成简单、连贯、实用的内容,为广大官兵提供成体系的再学习资源?据此,教研室申报了海军第一批大规模网络课程—慕课项目,2016年10月开始筹备,目前已通过审核即将上线。

与此同时,一款全新的专门针对军校学员提出的SPOC项目呼之欲出。温柔新撰写的《基于SPOC的海军职业英语课程教学模式构建与实证研究》论文,在2017年军队院校外语教学研讨会优秀论文评比中荣膺桂冠。

创新的目标永无止境,创新的脚步永不停歇。这些年,教研室多名文职人员教员参加了出访、护航、联合军演等联络与翻译工作,他们及时将实践经验带回到课堂,在理论结合实践的基础上不断创新,使她们不仅赢得了各类教学比武桂冠,还获得了历届学员们发自内心的点赞。

您的IE浏览器版本太低,请升级至IE8及以上版本或安装webkit内核浏览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