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版:长征副刊 PDF版下载

解放军报客户端

兵在掌上阅 亮剑弹指间

守护红色经典


■张凤坡

近日,网上曝出了一段某团体演绎的《黄河大合唱》视频,由于内容涉嫌恶搞,遭到网友猛烈抨击。

创作于1939年抗战时期的《黄河大合唱》组歌由光未然作词、冼星海作曲,是经典的红色革命歌曲。这组歌曲以中华民族的母亲河黄河为背景,表达了中华儿女不屈不挠、誓死保卫祖国的决心和信念。组歌歌词充满斗志、振奋人心,曲调铿锵有力、节奏明快,是抗战时期慰问部队、战前动员最重要的“文艺武器”。参加过抗战的老兵说,在那个时期每次听到演唱《黄河大合唱》组歌,浑身就会充满力量。2015年8月,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发起“我最喜爱的十大抗战歌曲”网络投票活动,《黄河大合唱》高票当选。

通过网络发布的视频看到,《黄河大合唱》组歌中被恶搞的是第七乐章《保卫黄河》。视频中,四男八女站在舞台中央,他们顺着音乐对口型,“唱”得摇头晃脑,时而瞪大眼,时而张大嘴,女指挥跟着节奏夸张地扭动屁股,挥舞手臂,整体动作十分不雅。还有一段视频显示某单位篡改了原有歌词,虽然曲调是《黄河大合唱》,内容却变成“年终奖,年终奖,我们在嚎叫……”这种完全颠覆组歌原意的表演形式被光未然、冼星海的后人怒斥为“忘本”“不可原谅”。

《黄河大合唱》组歌的每一乐章都表现出中国军民的战斗意志,是后人必须敬仰的精神之魂。该组歌流传久远、长唱不衰,具有着广泛的影响力和震撼力。一些单位在组织文艺活动时,常常会演出这首经典老歌。然而有的组织者和艺术指导者进行所谓的“创新”,让严肃的红色歌曲披上了娱乐的外衣。个别专家对此不仅不加以引导,反而大为赞赏,这种黑白不分的价值观为恶搞红色歌曲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按理说,任何形式的艺术都允许创新,翻唱老歌也未尝不可。但是,《黄河大合唱》是一组在特定背景条件下创作出来的红色革命歌曲,承载着中国共产党和人民军队的红色基因,是中国革命的历史印迹,具有光荣而崇高的历史价值。除了国歌,没有法律规定其他红色革命歌曲不可以改编,但常情常理都告诉我们,改编红色歌曲必须要在特定的语境下实施,即不能扭曲歌曲原有的历史含义。《黄河大合唱》既可以领唱,也可以大合唱、二重唱,可以做一些动作改编,但其政治性、严肃性、坚定性、战斗性的核心意义不能改变。如果把《黄河大合唱》改成动作搞怪、刻意搞笑的歌曲,必定会遭到社会的谴责和受众的唾弃。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红色革命歌曲反映了一个时代的呼声,是民族自主、国家自强的象征,是和平时期对革命历史和先烈英雄的缅怀。恶搞红色革命歌曲不仅对整个社会的文化养成影响极坏,而且也在颠覆着青少年的历史观。只有严格落实党的文化工作方针,倡导讲品位、讲格调、讲责任,抵制低俗、庸俗、媚俗,传承和发扬红色基因,我们的社会主义文化事业才会向前发展,才会从胜利走向胜利。

红色歌曲不仅是中国革命的文化符号,更是全社会汲取中国革命历史文化的营养剂。牢记历史,才能知晓当下的定位;不忘初心,方能明晰前行的方向。进入新时代,更须自觉捍卫并珍视革命战争的精神遗产。惟其如此,才能为实现伟大复兴中国梦凝聚起强大的精神力量。

您的IE浏览器版本太低,请升级至IE8及以上版本或安装webkit内核浏览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