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7版:军事论坛 PDF版下载

解放军报客户端

兵在掌上阅 亮剑弹指间

用模拟训练加速陆军转型发展


■叶钦卿

相对于其它训练方式而言,模拟训练不仅具有效费比高、安全性好,易于部队组织实施等优点,而且更契合了陆军部队向信息化、智能化升级的大势,已经成为当前提升军事训练实战化水平的重点。必须尽早布局、提前筹划,才能有效应对陆军改革重塑之后的崭新形势,满足部队对模拟训练提出的全新要求。

编制发生重大变化,合成训练层级日益下探,模拟训练需具备更高的“融合度”。军旅营体制下,营作为基本作战单元的地位更加重要,作用更加突出,所辖兵种、专业和岗位数量成几何级数增加,对各种力量的融合集成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在由“兵种营”向合成营转变的同时,合成的层级也从部队逐步下探到分队,分队级别的合成训练面临全新的挑战。必须改变以往逐级合成的观念,确立基于模拟指挥训练信息系统的“多要素全程集成”的理念,实现合成训练阶段的前推,依靠分布式的模拟训练系统,在各专业/岗位的专业训练阶段实现全要素的融合式训练,以“初始即合”“一合到底”的新型合成模拟训练模式,满足对分队一级合成能力的更高要求。

转型升级逐步实现,改制换装训练面临挑战,模拟训练需具备更多的“超前量”。按照2020年基本实现机械化,信息化建设取得重大进展的规划要求,未来陆军分队一级在指挥控制、态势感知和火力打击方面的能力将实现较大的突破。各种新型的主战平台、信息系统、无人机、传感器等新型武器装备将相继列装。这些新装备的信息化程度高、技术复杂、掌握难度大,陆军部(分)队在改制换装、尽快形成体系战斗力方面,面临着巨大的挑战。必须改变以往先装后训的等靠做法,确立“模拟先行”的理念,尽早研发、列装和使用相应的模拟训练器材,填补新装备列装以前的“训练空窗期”,努力做到“既不人才等装备,也不装备等人才”,实现人与装备的高效融合和战斗力的快速生成。

使命任务演进升级,广谱任务环境构设困难,模拟训练需具备更广的“训练域”。按照机动作战、立体攻防的战略要求,陆军将由区域防卫型向全域作战型转变,未来将在山地、丘陵、城镇和海岛等复杂地形条件下遂行多样化作战任务。面对陆军未来全域、广谱的任务需求,传统“兵在一域练”的地域军事训练模式面临重大挑战。应改变以往“因地施训”的观念,确立基于虚拟现实技术的“因训设境”理念,利用增强现实技术、人工智能、大数据、物联网等技术,实现战场环境、战斗行动的全面仿真,为陆军部(分)队搭建极为逼真的虚拟战场环境,使其不远离营区即可感受到近似实战的训练境况,提升部(分)队在多样化地形上遂行多样化任务的能力。

训练模式升级换代,模拟训练地位作用提高,模拟训练需具备更大的“能动性”。从二战以来的训练实践经验可以发现,武器装备越先进的国家,模拟训练的比重就越大,搞得就越好。以我军装备水平的日益提升为背景,各式模拟训练器材/系统正在不断地列装就位,数量和质量日益提高,陆军的训练模式因此也将从以往的“实装训练为主、模拟训练为辅”升级为“实装训练和模拟训练并重”,从而得以突破单纯实装训练在场地天候、保密安全及装备损耗等方面的局限,实现训练效益的最大化。陆军模拟训练,应突破“器材保障者”的自我限制,确立“从装备口到训练口”“从跑龙套到唱主角”的升级理念,提高模拟训练组织实施的能动性和积极性,以此充分挖掘模拟训练的潜力,确保训练效益目标的达成。

新质力量不断增加,新型部队训练从头起步,模拟训练需具备更强的“牵引力”。近年来,陆军的力量体系内出现了不少诸如空中突击旅、维和步兵营这样的“新面孔”。面对这些新质力量全新的编制体制、武器装备、使命任务,以及尚处于空白摸索阶段的战法体系,新型部队“怎么训”的问题亟待解决。必须改变以往“训法跟着战法走”的老思路,确立基于模拟训练的“以训法创新促进战法创新”的新理念。充分发挥模拟训练的仿真试验和战法检验功能,把模拟训练变成新质力量的“战场预实践”,成为战法生成的孵化器以及战法创新的催化剂,助力新型部队战斗力的快速生成。

您的IE浏览器版本太低,请升级至IE8及以上版本或安装webkit内核浏览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