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6版:读者之友 PDF版下载

解放军报客户端

兵在掌上阅 亮剑弹指间

当“共享”邂逅军营……


■冯毅  张涛  刘程

引子

“共享平台,方便快捷!”

“既能借东西,又能交朋友,为共享平台点赞!”

看着官兵们在团政工网上的留言,新疆军区某机步团宣传股长范厚超用键盘在留言板上敲下这句话:“共享共享,只要能让大家都享受到便利,我的工作就值得!”

别看官兵们如今都在为范厚超“共享平台”的创意点赞,之前他把共享模式带入军营时可是费了些周折。

一直在边疆服役的范厚超,去年回老家探亲时体验了一把共享单车,立刻对这个他眼中的新鲜事物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其实范厚超对“共享”这个词一点也不陌生,它可是2017年的“十大流行语”之一。但直到骑上了共享单车,范厚超才明白“共享”为什么这么“流行”。

“手机一扫,骑上就走!”感叹共享单车的方便快捷之余,范厚超又觉得有点可惜,出于安全保密和营院管理等原因,共享单车不能进入军营,“回到营区就享受不到这种便利了。”

共享模式带来的便捷只能就此“阻隔”在军营之外了吗?喜欢尝试新鲜事物的范厚超觉得,现在共享模式那么火,全社会都在享受着“共享”带来的便利、高效和环保,军营怎么能“置身事外”呢?

范厚超仔细琢磨,除去商业盈利因素,共享模式其实就是将闲置物品或资源进行整合,在统一的平台上供大家分享使用,使物品或资源得到最大化利用,减少不必要的浪费。

“那么,营区里那些平日里闲置、使用率不高的物品能不能让大家共享一下?”

范厚超的脑海中冒出了一个问号。

“图书角”历经“升级换代”

共享模式在军营并非没有先例

带着疑问,范厚超开始留心团里有哪些合适的“共享物资”。

“每个连队都有图书角,这不就是书籍的共享吗?”图书作为共享模式的第一个“候选人”进入了老范的视野。范厚超了解到,官兵们都很乐意把看过的书放在连队“图书角”里进行分享,但连队图书有限,经常会出现“想看的书看不到”的情况。

怎样才能把“图书角”的覆盖范围扩大呢?“是否可以利用团政工网为官兵们构建一个图书共享平台?”范厚超产生了一个构想。在得到相关技术骨干肯定的答复后,一个依托团政工网、把借书范围扩大到全团的“网上图书角”呈现在官兵们面前。

试行一个月,政工网上的留言反映了官兵们对这一举措的认可:“通过‘网上图书角’,我借到好几本之前想看的书,这样省下的钱又能多买几本书了!”“借书的过程也是一个寻找书友、分享感悟的过程,我已经认识了好几个志趣相投的书友”……

“网上图书角”的火热开始让范厚超对共享模式的前景信心满满——他将“网上图书角”升级为“共享平台”,让共享模式拓展涵盖更多物品。他发现,类似于长梯子、割草机这些价格高但使用率低的物品,如果都能在闲置时流通起来,提高使用率不说,也是一种节约与环保。

“求共享”得到“零回应”

新鲜事物遇到新问题

只是,“共享平台”上线后,出乎范厚超的意料,官兵需求与供给之间出现巨大落差——“求共享”的帖子占满了屏幕,最终得到响应的却没几个。

在诸多帖子中,某连“因粉刷库房求借粉刷工具,越多越好”的帖子让范厚超印象深刻。这是在“共享平台”发布的第一条工具共享需求信息。可一连两天,帖子浏览量在不断增长,却迟迟得不到回应。

眼看周末将至,范厚超坐不住了,他跑了好几个连队,终于问明原因:官兵们一是担心好借不好还,主动索要又怕伤感情;二是害怕工具有损坏,追究起来容易发生扯皮推诿。

最终,在老范的居中协调下,该连队成功借到工具,归还时不仅数量齐全,还清洗得干干净净,双方皆大欢喜,“共享平台”的第一单“业务”算是圆满完成。

踩实了第一步,“共享平台”在官兵中的知名度也开始逐渐上升,但距范厚超的预想还有不少差距。难道共享模式不适合军营?

犹豫之际,他将自己的想法报告给团领导,政委田兴锋的一席话给了他启发:新事物被大家接受需要一个过程,只要对官兵有益,就不该被冷落。我们要做的,就是引导官兵去了解和适应它。

由此,范厚超萌生出新的工作思路:以授课教育的形式为全团官兵普及共享模式的相关知识;在官兵中开展“共享模式有何利弊”“哪些物资适合共享”“如何爱护共享物资”等讨论……该团机关业务部门也趁热打铁,结合该团已有的《公共物资管理细则》,增加了共享物资怎么取、怎么用、怎么还、受损遗失怎么赔偿等细则,确保官兵在取用、归还共享物资过程中有服务、有管理、有监督。

从实物共享到技能共享

军营“共享”到底“享”什么

有需求,有规范,一时间“共享平台”真正热闹了起来。但没过多久,老范却发现平台开始渐渐“降温”。原来,团里就那么些连队,物资也有限,当大家在分享中熟悉彼此后,平台上的交流未免显得繁琐,打个电话岂不更方便?除了偶尔还有一些官兵分享个人闲置物资外,“共享平台”的信息更新率日渐下滑。

老范很纠结。一方面他设想的官兵、连队间的物资共享已经初步实现,即使没有使用平台,“共享”仍在进行;另一方面,军营“共享平台”真的没有潜力可挖了吗?

范厚超的纠结并没有持续很久。一次浏览“共享平台”时,导弹连排长郭涛看到一条“求一本黑板报书籍,画开训的黑板报要用”的帖子。经过交流后,热心肠的郭排长利用自己设计板报的特长,直接为这名战友设计了好几种板报样式。没想到,“会画板报的郭排长”在平台上十分受欢迎,很多战友都留言向他讨教。郭涛干脆专门发了几个帖子,向大家传授板报设计和做黑板报的小技巧,点击率是直线上升,引发了大家对平台上“技能共享”的追捧。

这是老范始料未及的现象。看到平台上越来越多的“电器维修、书法绘画、街舞嘻哈”等字眼,他有些哭笑不得。正巧那几天老范的手机出了问题,他便尝试着在平台上发了个求助帖,没想到不出一天就被轻松“搞定”。

尽管“共享平台”的发展偏离了范厚超预想的“轨道”,但他惊喜地发现,现在的平台似乎更受官兵们欢迎。除了一些个人爱好外,优秀教案、带兵心得、装备操作技巧等一些紧贴工作的技能经验在平台上的共享越来越多。炮兵营教导员杜世主认为:“各连都有那么几个‘金牌教练员’,在不同课目上有着各自独特的见解,共享这些技能和经验,不仅能让官兵们获益,还能让不同的思想在交流中碰撞出新的火花!”

老范也想明白了,物品的共享能让官兵节约资源、享受便利,在“不求拥有,但求使用”中解一时之需;而经验技能的共享则正如萧伯纳那句关于“苹果与思想”的名言,是让知识在从“我”到“我们”的延伸中助力官兵成长成才。与社会上那些形形色色的共享模式和产品相比,军营里的“共享平台”更接近“共享”互助互惠的本质。只要能为官兵们带来更多的便利实惠,能为他们提供更多的学习途径,“共享平台”的运行就值得继续探索下去。

您的IE浏览器版本太低,请升级至IE8及以上版本或安装webkit内核浏览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