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版:长征副刊 PDF版下载

解放军报客户端

兵在掌上阅 亮剑弹指间

笸篮里的年味


■高丽君

腊月二十三这天,母亲取出两个硕大的笸篮。随后几天,她就在寒风刺骨的小院里忙得脚不沾地,忙着把所有可以盛放食品的用具洗刷一遍,把所有的屋子打扫得干干净净,把家里所有的人指挥得团团转……

把笸篮洗净后,晾在库房里一块整洁的木板上,铺上新打开的报纸,就像导演上场一般,她胸有成竹地在年味的舞台上成功出演了。我们知道,年味照例要全部装满这两个大笸篮的。

一大早,母亲就开始蒸馍了。鼓风机呜呜唱着快乐的年歌,火苗一边跳着欢腾的舞蹈,一边亲吻着大铁锅的锅底,铁锅则把自己浑身的燥热一股气地传递给笼屉。笼屉呢,就把热量回环喷在大大的馍馍上,一笼笼雪白的馍馍就出锅了。每一笼的馍馍花色不一,大小不同。有普通的花卷,有讲究的花鸟形状;有白面的,有杂面的;有纯色的,有层层红绿黄的;还有工序最复杂、费时最多的给灶神的“枣山”。晾过蒸汽后,把一个个馍馍慢慢摆放在笸篮里,就是我的工作了。不能挤,不能压,一个花色一块地方,一个形状一种摆法,大的在上,小的在下,我寻找着最佳的位置,把一个个白白胖胖的“娃娃”安放好。一层层,一层层,眼看着,笸篮就满了,就高了。

夜深了,看着高高的笸篮,看着横七竖八躺着的孩子们,母亲伸伸腰,心满意足地锁门,上床,拉灯,睡觉。

第二天,父亲从单位赶回来了,年货就包包蛋蛋地滚进了家门。孩子们拽出自己的新衣服,试穿着,比较着,挑剔着,嘟囔着。猪肉、牛肉、羊肉、鱼、鸡冷冰冰的身子,被搬进了厨房,被母亲一样样地来回看几遍,年的荤味就成型了。做鱼是母亲的拿手好戏,腌制好后,放在大油锅里,炸得噼噼啪啪响声一片,葱姜蒜味和鱼味从香味四溢的锅里冒了出来,在屋里乱窜,从屋瓦的缝隙钻了出去,被冷冷的空气牢牢地积聚在院子的上空,形成一朵温馨的祥云。

冰冷的食材,蒸煮煎炸后成为熟食,被整齐码放在另外的一个大笸篮里,成为扇形,煞是好看。年味,就荤荤的、浓浓的,在喜庆的院子里飘散。两个笸篮满了,大年三十儿就到了。

一个正月里,不蒸不煮不炸不煎,所有的美味都是母亲从笸篮里拿出的。贴着窗花的玻璃,贴着对联的门框,此起彼伏的鞭炮声,精彩的“春节联欢晚会”,穿着新衣服的孩子们,满村子的笑声,换上新衣服的母亲,和拜年的人们边忙碌着,边谈笑着一年中的趣事。风里飘着年味,雪里裹着年味,水里浮着年味,大地喷涌着年味。

每次吃饭的时候,我们能从筷子划出的弧线里,看到那张岁月纵横的脸上流淌着的幸福和满足。到了正月二十三,年过完了母亲把洗干净的笸篮又挂在墙面的铁钉上。两个大笸篮,在期待着又一个新年的来临,等待着又一个被装满年味的时刻。

不经意间,走过了山一程,水一程。如今,母亲老了,大家也变成了天南地北的几个小家,笸篮就没有了用处,寂寞在墙上,一年又一年挂着。可是,无论走到哪里,那些笸篮里的年味,都在我们的记忆里明灭闪烁,永不逝去……

您的IE浏览器版本太低,请升级至IE8及以上版本或安装webkit内核浏览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