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版:国防军工 PDF版下载

解放军报客户端

兵在掌上阅 亮剑弹指间

从劣质到优质的“逆袭”


■符马林

前段时间,一篇题为《德国人制造的一口锅能用100年》的文章在网络上引起关注。文章提到,一半德国人一辈子只需要买一次锅,另一半压根不需要买锅。

为什么德国锅这么耐用?他们企业给出答案:“精益求精制造产品,是我们德国企业与生俱来的天性。”

曾经,“德国制造”被贴上劣质的标签。为了甩掉这个标签,德国人用了一百多年。

一百多年前,“德国制造”劣质、低廉,并不受到欧洲国家的欢迎。英国议会甚至专门为“德国制造”量身打造一款《商标法》,规定所有从德国进口的产品都必须注明“Made in Germany”(德国制造),以此来区分劣质的德国货与优质的英国产品。

“德国制造”犹如烙在德国人脸上屈辱的“黑字”,逼其奋发图强,他们打响了一场为质量而斗争的百年战役。

二战时,德国被盟军打得一败涂地,可“德国制造”却赢得赞誉。“我们不比德国人的战术糟,可该死的熄火、漏油,还有气得肺炸的炮弹卡壳,让我们吃了不少苦头……”战后,一名盟军坦克兵在分析战争初期失利原因时,对盟国军工产品“恨铁不成钢”,映射出德国装备的优异性能。

如今,“德国制造”已成为可靠、安全、耐用的代名词,也成为宣传国家形象的“金字招牌”。

从劣质到优质的“逆袭”,“德国制造”靠的是什么?

在奔驰汽车的一家博物馆里,展出了所有车系的制造参数和说明。人们发现,每一款奔驰车的说明都清晰记录着:“安全性能测试达上千次以上、每一个汽车零部件零误差聚合……”

对于“德国制造”,在出访英国的一次联合记者招待会上,德国总理默克尔骄傲地说:“‘德国制造’靠的是我们德国人的工作态度,是对每个生产技术细节的重视,伍尔特集团数十年如一日始终专注于‘一颗螺丝钉’、万宝龙一百多年来则专注于‘一支钢笔’……”正是凭借对质量的精益求精、对制造的一丝不苟、对完美的孜孜追求,德国人才最终擦亮了“德国制造”这张世界名片。

每个人生来就好比粗糙的玉石,若想成为一块精美的宝玉,需要不断地切割、打磨。试想,没有工匠一斧一凿的精雕细琢,就不会有一件件艺术品的诞生。

军品生产更是如此,今天的军品生产,需要“一盏枯灯一刻刀,一把标尺一把锉”的工匠精神,信息化武器装备凸显“高精尖”,军品出现半点质量问题,都可能事关战场胜败、国家安全。我们只有拿出“蚂蚁啃骨头”的匠心,武器装备的质量才有保证。

您的IE浏览器版本太低,请升级至IE8及以上版本或安装webkit内核浏览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