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过,春至。小乐觉得,趁着年味儿尚未完全淡去,现在是个总结过去,展望未来的好时机。
辞旧迎新的特殊时刻,身在军营的战友们往往有一些更为珍贵的感触。这些感触各有不同,但细细追溯,认真品咂,我们就会发现,那份关于军营春节的快乐穿越年代,一直未变。
这份快乐,是懂得感恩父母的成长,是为战友修鞋写信的情谊,是人在西沙有战友相伴的温暖,是借助新科技传达祝福的喜悦……
这份快乐,发源于职责在肩的军人荣光,落脚在一家不圆万家圆的心甘情愿,本质还是那份忠诚奉献的军人情怀。
年味与兵味、战味交汇,幸福和使命、责任相融。那些欢乐的过年回忆值得回味。
一年之计在于春。亲爱的战友,就让我们带着过年收获的感动、成长,元气满满,快乐再出发!
——编 者
白沙银滩女兵谣
■连 长 路冰洁
3年前,我军校毕业来到西沙。初见西沙,她比我想象中的还要美,晕船的不适感瞬间被激动和兴奋所取代。那年过年,我选择留在永兴岛。
第一次在西沙过年,最深的印象是温暖。气候很暖,毕竟我们这里的特色就是高温、高湿、高日照。心里也很暖,这里缺土、缺水却不缺年味,还有一帮可爱的战友相伴。
除夕这天,男兵挂灯笼、贴对联,女兵除尘扫旧,一片喜庆祥和。大学生女兵杨素英被战友称为“海岛书法家”,只见她稍加思索,一副“西沙女兵不让须眉万千凤,天涯玫瑰英姿飒爽尤多情”的对联便“横空出世”。
“椰子在岛上属于战备物资,但今天过年,我们也奢侈一把。”指导员黄海洋豪气下令,“冯雷,给你个光荣的任务,给全连每个人都砍个椰子,晚上我们开个‘椰子茶话会’。”
“得令!”“砍椰一哥”冯雷兴奋地带着两个战友,挥舞长铁钩,“哐哐哐”,几十个椰子应声落地。
那个年三十,大家喝着椰汁,吃着椰肉,伴着星光,谈着梦想,一起守岁。温馨的场景让我久久难忘。
“集合,参加游园活动!”初一上午,黄指导员话音刚落,就见众人提着袋子,个个喜笑颜开地从宿舍楼冲出来。吃饭都没见大家这么积极,看来这游园挺有吸引力。可为啥都提个袋子呀?
“方便装奖品呀。”驻岛15年的“老司机”康洪班长眨着眼睛提醒我。
一进广场,真是热闹,套圈、蒙眼敲鼓、自行车慢骑等10余项游戏让人目不暇接。让我惊讶的是,西沙玩套圈,套的竟然是鸡和鸭……
为了能够丰富餐桌,大家也真是蛮拼的,争先恐后地排着队。我也心痒难耐。没想到,第一次出手,我就套到一只老母鸡,果然是新手手气壮,围观战友顿时欢呼起来。玩得开心,还有奖品,这样的活动再来一沓也不嫌多。
那几天,连里还有沙滩排球、沙滩CS、“天涯好声音”等集体活动。在白沙银滩上挥洒汗水,在碧海蓝天中一展歌喉,我的思乡之愁不见了踪影。
当然,西沙过年,枕戈待旦、战备值班也是节日一部分。“让人民安心过年,是天涯哨兵最大的荣光”,除夕这晚,我们频频和各小岛试线通话,比平日更加繁忙。海涛声、电话声,声声入耳,好似为我们西沙女兵响起的别样爆竹声。
西沙守岛兵,睡觉也得睁只眼。初二早晨便是一场紧急集合。大家都已经很淡定了,只是没想到这次军犬“妞妞”来捣乱。一个不注意,它就“入室抢劫”成功,叼走了女兵黄琰的一只作战靴。黄琰一脸委屈地挨批评,“妞妞”却在一旁跑得欢快。岛上不仅要防台风,还得防“妞妞”,这事从此成了通信连过春节的一个“梗”,每年都有人说道说道。
西沙军民鱼水一家亲,不是亲人胜似亲人。春节到渔民村中去给老乡拜年,是西沙部队的习俗。大家帮助渔民老乡打扫院子,维修电器,还要表演一些即兴节目。
“西沙的女兵哟,西沙的女兵哟,西沙的女兵爱西沙……”大家清唱起《西沙女兵》,老乡打起拍子,轻轻和着。那一刻,我内心温暖无比,这是我的西沙,我的家。
(盆世舟、屈成刚整理)
微信拜年感动多
■排 长 李佳宝
军校毕业分到部队,我成了一名光荣的空军排长。为了尽快熟悉连队情况,年底我主动申请留队过年。
这一眨眼就到了大年三十,给亲朋好友拜年是必不可少的节目。往年都是一家人边吃年夜饭,边拜年讨红包。今年不在家,咋办?
“一机在手,天下我有!”嘿嘿,当然是用手机微信为他们送上最真挚的祝福啦!
新年吉祥话、逗趣表情包、拜年短视频……大年三十下午,我抱着手机开始忙活起来。
“朱教导员新年好!去年我发表文章几十篇……”第一条拜年微信发给我的新闻“启蒙人”朱乐教导员。“叮咚”,回复来了:“好样的,没看错你!新年加油!心想事成!”简单的话语让我动力满满。
“课目:5公里。考核人:李佳宝。成绩:21分,良好!老池,这份新年礼物还不错吧?”别奇怪,这就是我发给新训班长老池的拜年微信。曾经,我的5公里成绩是老池的“心头痛”。“进步不少,不要骄傲,下一个目标是优秀!”老池的语音祝福就像他本人,干脆利索。
“兄弟,给你拜年了。看到你的微信朋友圈了,有需要我帮忙的别客气!”语音刚给许久不见的“老铁”李萌发过去,他的电话就回了过来。是拜年,也是感动……
以前,一到过年,我得收上百条拜年短信。这两年大家都转移到微信了,拜年祝福的方式也是花样翻新。发文字、发语音,还有拜年小视频、拜年红包……
感谢高科技,让我们真正实现了天涯若比邻。这微信送祝福,简单便捷,真情同样不打折扣。我的战友小杨,今年干脆就用一条微信朋友圈给亲朋好友拜了年:“收到很多祝福,就不一一回复了,大家新年快乐!”下面一串点赞,不少朋友用撒花、笑脸给予回复。这倒省时省力了。
但有一种拜年微信却让我很“伤心”——群发消息。也不管收信人是谁,也没个具体称呼,统统都是复制、粘贴、发送。即使它文字很优美,措辞很华丽,却都是套路,真情难觅,没有温度。对这种不“走心”的信息,我都会开玩笑地来一句“群发不回”!
送祝福送得正忙碌,“叮咚”一声,家里大哥发来新年祝福。聊起在部队过年,曾经当过兵的大哥“话匣子”就打开了。他们那时候过年,最大的乐趣就是用营区公用的IC卡电话给家里人打电话拜年。想多唠一会?那可不行!一大堆战友冷哈哈地排队等着呢。大哥说,你们现在真幸福,微信聊天这么方便,一家人还能通过视频见一见面,拉一拉家常。你可得在部队好好干!
看看,这一过年,微信不仅成了我拜年送祝福的“神器”,还成了我的“加油站”。好嘞,亲朋好友的鼓励都已收到!大家放心,新的一年已经来到,我会继续撸起袖子加油干!
那个年月不一般
■老 兵 成爱祥
关于过年,印象最深的,是上世纪七十年代我当连队指导员时过的那些年。其实也没啥大事,就是修修鞋,写写信,吃顿好点的年夜饭,但我却一直记挂到如今。
那时候,每年春节前夕,部队都要出去野营拉练3个月,天天行军。加上物资匮乏,每人就两双鞋,一双胶鞋,一双布鞋。回到营区,鞋子就烂得没法看。再买一双?那点津贴还要办年货寄回家呢。发扬艰苦奋斗的优良传统,自己动手修吧!
谁会修呢?那自然是连队修鞋箱的保管员,我和徒弟小丁了。我新兵刚下连时,从老班长那学到修鞋技术,就开始为大家修鞋。后来我提干当了指导员,修鞋的事情依然如故,大家也一点不跟我见外。
那时过年只放4天假,除了组织球赛、看“老三战”,多数时间大家都在营区内自由活动。4天里,不放鞭炮、不挂春联、不贴福字,提高警惕抓战备。
年三十早晨,刚把背包打好放在床头,大家便把鞋陆续拿到连部,等着我和小丁“妙手回春”。“撞车”了咋办?战士先,干部后,新兵先,老兵后,这是连队的规矩。
修鞋如行军打仗,也讲究战略战术。修鞋箱打开,一排排工具码得整整齐齐赛阅兵。我提起一只鞋左右端详,“前沿开口,后方遇袭,这片布鞋阵地岌岌可危啊!”
“指导员,下午和五连的球赛还指着穿它上场呢……”鞋的主人发话了。
“放心吧,啥问题都难不过老鞋匠。”
4天里,我俩陆续修完几十双鞋,全连从战士到干部都穿上了带补丁的“新鞋”。看着他们在篮球场上生龙活虎、连连得分,我这心里就俩字:舒坦!
吃年夜饭,是全连盼了一年的大事。四菜一汤加一大盘饺子,可让一菜一汤过了一年的官兵解了馋。吃着吃着,我却看见有些新兵偷偷抹泪。哦,是看着有些老兵家属来队,想家了。
果不其然,吃完饭就有战士拿着家书找我读信、回信。那时部队官兵识字率低,经过连队一年“扫盲”,大部分战士已经能自己读信。可对于很多当兵不久的新战士来说,这件事还得靠组织。
为保护战士隐私,我们读信回信都采取“一对一”模式。我拿着家信一个字一个字给他们读,教他们认,“今年地里收成不孬,你弟你妹也会干活了……”“二老身子硬朗,家中一切安好……”
当然,新兵来自天南地北,有些不懂的方言我还要请教战士当“翻译”。信的最后,家里人都免不了问一句“过年了,部队里能吃饱不,穿得暖不?”
读着读着,就听见耳边吸溜鼻子的声音,没等我安慰,人家早用袖子把脸一胡噜,“指导员,回信吧。”回信时,我手把手地教他们写,他们也什么都和我讲。写完他们看了一遍又一遍,珍而重之地把信黏好,笑得那叫一个甜。
战士们很信任我,往往一封信刚回完,下一封早已在等着。窗外,白雪皑皑的主干道上,是官兵们络绎不绝去供销社买年货的身影,他们要把年货和回信一起寄回家。
现在,我已经迎来人生第72个春节。那些年一起过春节的战友,大多已经失联,但那个不一般年月的很多画面仍铭刻于心。每到过年,我都会非常想念那份官兵其乐融融、艰苦奋斗中的年味儿,想念那些充实而快乐的军营春节。
(卢志荣、陈 陟整理)
爸妈夸我“懂事啦”
■列 兵 韩 坤
人生中的第19个年,在军营的第1个年。
初一早上吃完饭刚回到宿舍,我就收到老妈视频聊天的邀请。破天荒啊,老妈平时怕打扰我工作,从来都不主动打电话的——
“坤儿,新年快乐!妈妈没啥事儿,就想看看你。瘦了、黑了。你训练忙,照顾好自己啊……”
一听老妈又要开始唠叨,我忙不迭地说:“好啦好啦,知道啦。先不说了妈,我们要集合搞活动了。”我急匆匆地挂断聊天,转身便和战友玩起游戏。
正当游戏千钧一发之际,手机屏幕上忽然弹出一条条信息,害得我操作失误,game over。
一探“罪魁祸首”,却发现是老妈发的一连串红包,备注着“压岁钱”。
天啊,我没看错吧,这是到自己口袋里的压岁钱?
要知道,在我过的前18个年中,压岁钱对于我来说,从来就只是个“过客”,还没被我捂热乎,老妈就把它收走了。抗议多次,均无效。跨行转账都要手续费呢,而我活脱脱成了妈妈的招财猫。
果真,“压岁钱妈妈先帮你收着”,是童年最大的谎言。现在,“过客”终成“归人”,我忍不住对着手机屏幕亲了两口。
隔了一会儿,老爸也发来了消息。难不成也是给我的压岁钱?
打开一看,是他和妈妈的合影,照片上他们穿着喜庆的新衣,还有他拍的妈妈给我发红包的小视频。这时正好排长张文跑来收集家人合影,我随手把那张合影转给张排,信息都没给老爸回,就忙着继续“开”我的“黑”了。
晚上连队自办小晚会,一段吉他声悠然响起:“当你老了,头发白了,睡意昏沉……”本来还在嘻嘻哈哈的众人一下都安静了下来。
伴着歌曲,一张张战友们家人的合影投放在屏幕上。爸妈的照片出现了,这是我第一次如此仔细地看他们,妈妈头上那一缕白发直接扎入我的心底。
我耳边响起上午李连华班长的话:“你这两年都回不去家,父母肯定特别想你,我看你平时也不怎么跟家里联系,要多关心父母啊。”
一年又一年,父母陪着我一点点长大,我却不能陪着他们慢慢变老,他们甚至在我不知道中就老去。我想起儿时过年——噼里啪啦的鞭炮,热气腾腾的饺子,还有那期盼已久的压岁钱,记忆里满是充满幸福的味道。如今,在部队过年我有一帮战友陪着,爸妈呢?
不知不觉间,眼前一片模糊,“爸、妈,我想你们了。”我写了删,删了写,过了许久,这条信息终于发送成功。
第二天一早,妈妈又打来电话。
“坤儿,昨晚上怎么了?我看天气预报你们那边降温了,多加点衣服。”
“妈,我没事儿。对了,这次压岁钱是给我的吧?前些年可没少被您‘骗走’……”
“你小子,钱都给你存着呢。还怕少了你的?”
“不怕不怕,我给你和爸爸买了保暖内衣,等快递到了你们试试合不合身。”
“你怎么这么懂事了……”电话那头,老妈忽然顿住了。
我还没告诉她我更懂事的决定呢,我要把年前刚收到的津贴汇给她。这算是部队发给我的“压岁钱”,还是让妈妈帮我收着……
(张修山整理)
版式设计:高旭尧
漫画绘制:方 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