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喷涂上国旗红的雪车,如离弦之箭,飞速滑行在“九曲十八弯”的雪道上,带起一阵寒风掠过,车的钢架底座摩擦赛道发出巨大的轰鸣声。
2月23日,平昌冬奥会男子四人雪车比赛在阿尔卑西亚滑行中心举行。前两轮过后,在29支代表队中,由邵奕俊、王思栋、李纯键和史昊4人组成的中国队暂列第26位。
“第一天比赛,从排名上看不是很理想。其实我们和前面的差距不是很大,明天比赛将会全力以赴,拼了。”队员王思栋表示,“我们在起跑方面做得不好,和国外选手相比存在着较大的差距。”
无论成绩如何,这些“钢铁战士”滑出的每一步,都是中国雪车的一大步。长期以来,中国雪车项目一直处于空白状态。随着北京申办2022年冬奥会成功,中国雪车队于2015年应运而生。经过2年的奋起直追,中国雪车队在平昌冬奥会获得4个参赛席位。用领队胡洁的话说,通常国外运动员训练五六年才能达到的水平,中国队只用2年就做到了。
1200多米的赛道、135公里/小时的平均速度、转弯时接近体重4倍的压力、钢架雪车还要求选手头朝下俯身趴着……这个看上去都有点“恐怖”的运动,稍有闪失就会出现意外,需要选手具有一颗勇敢的心。
“最开始,舵手不会开,刹车手不会刹,每天在时速一百多公里的赛道上摸爬滚打,翻车是家常便饭,几乎每个队员都是伤痕累累。”队员邵奕俊感慨地说,他们的驾驶技术是用血肉之躯撞出来的。
对于从零起步的中国雪车运动员来说,付出的艰辛远比欧美运动员要多得多。夏天,在40摄氏度的高温下挥汗如雨;冬天,在零下30摄氏度的严寒中,队员的手都粘在了车把上,国外的运动员滑一趟就走了,他们往往要滑上三四趟……获得平昌冬奥会入场券的那一刻,队员们紧紧地拥抱在一起泪流满面。
由于雪车项目在中国起步晚,在普及程度、运动员选材、训练水平等方面都还有很多需要提高的地方,甚至目前在中国都没有一条标准的赛道,国家队只能常年在国外进行训练。在世界范围内,国际雪车联合会认证的标准赛道只有15条,其中德国就拥有4条,便利的场地条件使得德国队多年来一直占据雪车项目的领先地位。
道路是曲折的,但前途是光明的。此次平昌冬奥会男子钢架雪车比赛,韩国选手尹诚彬夺冠,实现了亚洲选手在雪车项目上的历史性突破。韩国队发展雪车项目的历程与中国相似,领队胡洁高兴地说:“韩国队的成功证明了亚洲人可以在这个项目上达到世界最高水平,这让我们对未来充满信心。”
(本报韩国平昌2月24日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