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8版:八一评论 PDF版下载

解放军报客户端

兵在掌上阅 亮剑弹指间

白日不到处,青春恰自来


■邵天江

“白日不到处,青春恰自来。苔花如米小,也学牡丹开。”这个春天,随着大型文化节目《经典咏流传》的热播,一首清代诗人袁枚的诗作《苔》一夜爆红。

这首孤独了近300年的小诗,被乡村教师梁俊和山里孩子用最质朴无华的天籁之音唱出来时,瞬间击中了人们内心深处最柔软的部分,感动了亿万观众。

咏物抒情,自古有之。然而,也许是太过小微,太不起眼,咏苔之诗,古今鲜有。除此之外,袁枚还有一首咏苔五绝:“各有心情在,随渠爱暖凉。青苔问红叶,何物是斜阳?”

这就是青苔,饶是没有见过阳光,甚至是斜阳,但春天一到,春风一吹,我花自开。而且,“也学牡丹”,不卑不亢,认真地装点着春天,乐观地开放出生命的活力与尊严。

这正是苔的可贵与可爱之处:平凡的、哪怕被太阳照拂不到的微弱生命,也有怒放的能量。做人做事又何尝不是这样:孤寂而平凡地默默成长,如苔藓般不那么引人注目,却有着与牡丹同样的姿态,尽情绽放自己的风采。

诗人穆旦曾写过,“这才知道我的全部努力,不过完成了普通的生活”。其实,大多数人都生活在“平凡的世界”,“初始设定”都是普通人、小人物,正如歌里所唱“你我皆凡人”,很多时间甚至还会处于“白日不到处”。

尽管如此,“青春恰自来”,通过个人奋斗实现人生价值,同样是普遍的现象。不过,这个“自来”,不是“天上掉馅饼”,而是“汗珠摔八瓣”;不是“寂寞开无主”,而是“凌寒独自开”;不是“三天打鱼,两天晒网”,而是“十年不鸣,一鸣惊人”。这是苔的性格,苔的本真。

我们常说:“千千万万普通人最伟大。”这个“伟大”就在于无论“剑在匣中鸣”,还是“会当凌绝顶”,始终像“苔花”一样,保持一颗平常心、一股拼搏劲、一腔火热情,虚心以待事,耐心以经事。“白日不到处”的坚守,靠的是持之以恒的毅力,而不是挖空心思的钻营;“青春恰自来”的获得,靠的是持续不断的奋斗,而不是一步登天的妄想。

一部热播电视剧里有句经典台词:“我们刚刚参加革命的时候……知道中国的未来是什么样子吗?知道吗?不知道!你知道我们战死沙场以后,坟墓上是鲜花还是狗屎?知道吗?不知道!”那个时候,别说“白日”,可能连一点“微光”都看不到,但千千万万的革命者像“苔花”一样,不因现实搅扰而困顿不前,不因挑战艰巨而放弃希望,最终迎来了中国革命的明媚春天。

“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没有精神上的自尊,生命只能是一片沼泽。人生可以处于低谷,但意志不能陷入洼地。上世纪30年代,毛泽东失去了党内和军内的一切职务,离开部队到地方工作,期间还患上了严重的疟疾。革命受挫,人生失意,但毛泽东并没有失魂落魄、悲观绝望。伫立寒秋,以诗言志,砥砺斗志,挥毫写下了“一年一度秋风劲,不似春光。胜似春光,寥廓江天万里霜”的千古绝句。

“我恐惧过、绝望过、崩溃过,但从没放弃过。”在惊险穿过被称为“海上坟场”的智利合恩角后,航海家郭川留下这样的切身感受。“登山不以艰险而止,则必臻乎峻岭矣。”真正的“人生赢家”们,从来不会因为身处“白日不到处”而放弃对“青春恰自来”的憧憬与追求,而是会耐得住寂寞、忍得了黑暗,直至曙光出现、霞光满天。

习近平在梁家河的七年知青岁月,也可以说是七年峥嵘岁月。这七年,没有鲜花,没有掌声,有的只是与黄土为伴、书本为友,还要过“蚤多皮肉绽,初来第一关”,习惯“粗糠砺志士,酸菜系乡思”,尽快“炼成好把式,逢事出双肩”,体悟“七载汗融土,心知命运连”。也正是这段艰苦经历的洗礼,淬炼和铸就了他以身许国的忠心、兴党强国的雄心、天下为公的公心、造福民生的仁心,成为当之无愧的党的核心、国家领袖、三军统帅。

万里山河梦,不负凌云志。春天已经到来,春光如此美好。无论是实现中国梦,还是追逐强军梦,你我可能皆为如米小的苔花,但只要默默坚守、点滴付出,就会迎来自己的高光时刻,就能为神州大地增添几分春色,为复兴伟业贡献一分力量。

您的IE浏览器版本太低,请升级至IE8及以上版本或安装webkit内核浏览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