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8版:长征副刊 PDF版下载

解放军报客户端

兵在掌上阅 亮剑弹指间

温暖而精美的人物画卷


■纪红建

2017年11月17日,全国精神文明建设表彰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邀请他坐在自己身边合影。近日,他又成为中央电视台“感动中国2017年度人物”。他是谁?他就是何建明长篇报告文学新作《山神》中的主人公黄大发。阅读《山神》(载《中国作家》纪实版2018年第一期),犹如走进一幅精彩绝伦的温暖画卷,我被里面环环相扣、精彩纷呈的细节描写深深吸引住了,更被传情入神、感人肺腑的故事而震撼着。

当前,脱贫攻坚是国家大事,毫无疑问,反映扶贫的作品肯定属于重大题材、热点题材,报告文学作家理应以自己的方式投入到火热的脱贫攻坚一线。随着脱贫攻坚战持续深入,关于脱贫攻坚的作品也是成百上千,如何写出典型性,让作品更具现实意义与历史价值,是对作家的一种考验。

《山神》主人公黄大发来自贵州大山深处的遵义市播州区平正仡佬族乡团结村(以前叫草王坝村)。虽然只是全国成千上万个老支书、老党员中的一员,非常平凡,但他却在平凡中创造了伟大。黄大发是一个硬汉,像大山一样坚毅挺拔,是代表中国共产党员形象的“当代愚公”,是共产党员先进性的“一面旗”。为了开通“天渠”,他带领村民勇往直前、所向披靡,虽然也走过弯路,人生也充满传奇性与戏剧性,但他的身上始终充满了希望与正能量。对共产党人而言,人民是最温暖的初心,是最崇高的信仰,从这部作品中,我们读到了作品深刻的主题。

这部作品充满激情,极富感染力。为什么?有两个方面的因素。其一,主人公的故事感人,或者说极具文学魅力。从上世纪60年代开始,黄大发带领群众用36年时间,绕三重大山,过三道绝壁,穿三道险崖,靠着锄头、钢钎、铁锤和双手,在绝壁上凿出一条长9400米的“生命渠”,结束了草王坝村“滴水贵如油”的历史。黄大发也被誉为“当代愚公”,当地群众以他的名字给这条渠命名为“大发渠”。虽然这只是一个山村的事,却是中国农村广大农民追梦逐梦的典型代表。其二,作者深情的投入、真情的写作,让这部作品具有强大的感染力。

为创作这部作品,作者深入贵州山区,抵达生活现场,并且冒着生命危险,三次走上地处千米之高的悬崖上的水渠。正是这种真情投入和直抵现场的创作作风,才使作者在作品中刻画出了一个个鲜活的人物——除了主人公黄大发,还有黄著文、杨春发、张发奎,以及黄大发去世的女儿彬彩等人。比如老一辈人物杨春发,他喜欢唱点反调,这么一个看似有点讨厌的老人却总在关键时刻支持黄大发,留给他的都是真言、诤言。读到最后,留在读者脑海中的是一个充满大爱和温暖的杨春发。正是这些鲜活的充满人性的人物,烘托出了黄大发高贵的品质,让这部作品温暖如春。

一个时期以来,一些报告文学作品常被人诟病,比如说文本不好看,资料的痕迹太重,文学性不强,思想性不强,但《山神》却写得精深、精致、精美,具有极强的艺术感染力、思想冲击力和社会透视力。《山神》中82岁的黄大发老人只是大山深处一个贫困村的党支部书记,一位普通的共产党员。如何将“小人物”黄大发的故事艺术地展现给读者,确实有一定难度。作者以其多年创作所积累的文学经验和文学感觉为基础,在叙事艺术上进行了一次具有重大突破的探索,更是为广大报告文学写作者提供了一种可能:书写时代英雄,只要我们有精深、精致、精美的独到书写,就可以让报告文学散发出无穷的艺术魅力。

《山神》中,多种形式的文体艺术探索,包括场景构建、结构设计、心理描写、对话叙述等,将黄大发传奇故事的讲述推到了极致。作者构建了大量场景,以场景叙事塑造先进人物黄大发。在序言部分“上天的路”一节中,作者首先构造了一个“我”跟随黄大发走天渠的惊险场景。还运用除“我”之外的他者视角来讲述黄大发的修渠故事。除以上在故事叙述层面做出的种种探索外,作者还在谋篇布局和语言等许多方面进行了创新,使整部作品成为一部报告文学的精品力作,给广大报告文学作家以启示。

您的IE浏览器版本太低,请升级至IE8及以上版本或安装webkit内核浏览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