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8版:长征副刊 PDF版下载

解放军报客户端

兵在掌上阅 亮剑弹指间

在寻找“英雄”中跨越


■高 翎

2017年是西元小说创作的一个丰收年。这一年,他的中篇小说集《死亡重奏》入选著名评论家朱向前主编的“向前——新锐军旅小说家丛书”,由北岳文艺出版社推出,向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九十周年献礼。他还被朱向前誉称为“二十一世纪军旅文坛的重量级‘拳击手’”。

这一年末,他在朋友圈中晒出了一张丰收图,《钟山》《解放军文艺》《北京文学》《小说选刊》《新华文摘》等几本载有他中篇小说新作的刊物呈扇面展开,仿佛孔雀开屏一般,每一根羽毛都熠熠闪光,洋溢着自豪与喜悦。

西元有理由自豪与喜悦。

曾几何时,他还在文学的道路上寻找和摸索。深一脚,浅一脚,不时还跌个小小的跟斗。他除了认认真真读书,踏踏实实在《神剑》杂志社编稿,见缝插针写点东西外,内心的苦恼与茫然不为人知。“我想找条精神出路,可是面前只有墙。”他在小说集《死亡重奏》的创作谈中如是回顾。其实,寻找本身说不上痛苦,折磨他的是“面前只有墙”。路在何方?是知难而退,是随波逐流,还是在墙上撞得头破血流?这些都不是他的选项。他期待跨过“墙”去。终于,“英雄主义在今天为何变得如此脆弱与不堪一击?重建英雄主义的基石在哪里?”他看到了“墙”上的突破口,牢牢盯准了这个突破口。撞开这个突破口,他打开了“墙”后面通向军旅文学高地的前进道路。迈步这条路上,他望见了父亲刘兆林亲切的背影,也望见了一代代前辈军旅作家熟悉的背影,他们一部部堪称经典的作品像一面面旗帜在这条路上飘扬。西元抖擞精神,奋力向前,曾经横亘在面前的“墙”被远远地甩到身后。

《界碑》诞生了。一群被种种现实的不如意包围着、困扰着的特种工程旅官兵焕发出一种久违的英雄主义力量。随着大戈壁上一座有形的国防工程“界碑”在他们脚下落成,一座无形的当代军人强军报国“界碑”也巍然矗立。

《遭遇一九五零年的无名连》让西元又向前跨进了一大步。一个指导员带领4个兵,一个月扛完一万吨水泥,这说不上惊天动地的故事,西元却紧扣人物的个性与命运写得荡气回肠,淋漓尽致。那一包一包扛水泥的过程被写活写绝,焕发出豪情万丈,不能不让人肃然起敬。

随后,《Z日》《色魔》《炸药婴儿》井喷而出。西元笔走龙蛇,上下百年,从甲午战争到抗日战争、抗美援朝,再到2041年的未来之战,不同的敌人,不同的战场,不同的生死考验,他把对军人价值的思考延伸、掘进,再延伸、掘进,延伸、掘进到极限,让人感受到一种爆炸般不可阻挡的力道。血肉之躯在那力道前是那么轻易地被撕裂,被洞穿,被毁灭,然而,蕴藏在血肉横飞中的英雄精神却一次次在毁灭中浴火重生。这是我们这支军队能够从胜利走向胜利的力量所在,是中华民族今日大国崛起的力量所在,也是军旅文学前世今生的灵魂所在。

西元小说有一个有趣的现象,在他的系列小说中,基本上都有意使用了同样的人物名字。特别是“王大心”,几乎成了他不同作品中的主人公。还有“连长”“魏大骡子”“王尽美”“霓云”等都反复出现。为什么要这样?或许西元想用这种特殊方式让他这些人物像离离青草,在野火春风中一次次重生。

寒尽春生。西元在他的不惑之年寻找和选择到了一条属于他的创作道路,完成了他小说创作的一次成功跨越。越过不惑,知天命在前,他和所有新时代作家一样,新的寻找和跨越任重道远,需要不断向前。

您的IE浏览器版本太低,请升级至IE8及以上版本或安装webkit内核浏览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