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8版:长征副刊 PDF版下载

解放军报客户端

兵在掌上阅 亮剑弹指间

学理论不妨“倒吃甘蔗”


■王正昊

俗话说,“甘蔗没有两头甜”。甘蔗在生长过程中,会将富余的糖分贮存在根部,越是靠近根部,糖分越多,营养越丰富,也就越甜,且有增强体质,提高机体免疫力的功效。寻常人吃甘蔗,往往都是先从甜的地方开始,吃到不甜的时候就扔掉。《晋书·顾恺之传》记载:“恺之每食甘蔗,恒自尾至本,人或怪之。”为什么从不甜的地方开始吃呢?倒吃甘蔗,越吃越甜,是为“渐入佳境”。

理论学习恰似倒吃甘蔗,有的人刚吃几口,还没有尝到甜味,马上就认为“这根甘蔗不甜”,将其弃之一边,换到下一根,几口下肚,仍然尝不出甜味,便武断得出“甘蔗不好吃”的结论。同样的道理,对于一些内容深一些,需要细细琢磨才能搞清楚弄明白的书籍,刚开始接触时,很多人由于自身理解能力和认识水平有限,往往不能很好地体悟书中奥义,更谈不上将其用于指导工作实践。基于此,一部分人就极易产生“理论书籍太过艰深”的错觉,对其失去兴趣和信心,仅仅局限于浅尝辄止。

1957年,毛泽东主席给秘书林克写信,建议他多看点理论书。信中说:“慢慢读一点,引起兴趣,如倒啖蔗,渐入佳境,就好了。”理论学习的重要作用是不言而喻的,但也绝不能奢望今天看了篇文章,抄了几段话,就马上能在工作实践中“立竿见影”。须是耐住性子,慢慢领略其中滋味,由一开始的索然无味到逐渐尝到甜头,直至最终甘之如饴,这样才能真正滋养心灵、提升境界,增强“思想”免疫力。

现实生活中,有的同志读书学理论单纯追求一个量化的数字,仅仅满足于读过一遍、抄写一遍,案上床头摞了一堆大部头书,读书笔记抄了厚厚一本,却鲜有结合工作实践的深入思考和切身体会。这就像吃甘蔗,一大口下去,还未来得及尝出甜味便匆忙得出不甜的结论。事实上,理论书籍往往“很有嚼头”,需要我们细细琢磨,反复咀嚼,才能有效吸收。“一口吃不成胖子”,贪多嚼不烂往往会导致消化不良,不仅无益于健身强心,反而令人反胃生厌。钉钉子往往不是一锤子就能钉好的,喝水也讲究小口多次,金鱼进食过量反被撑死,学理论亦“不必计较迫切,但措其心于中和平正之地,而深以义理灌溉培养之,自然日有进益”。

学必量力,量力故能久。“由浅入深”不失为一种实用的理论学习方法。初学理论,应先选择一些易于理解领会的通俗读物,慢慢摸索探寻,培养兴趣,往后逐渐深入。一开始读的时候可能并没有多少甜头,但是决不能碰到些困惑疑问就轻言放弃。

甘蔗得一口一口地吃,理论也得一字一句、原原本本地学。积微起纤、日积月累是学富五车的成功秘诀,眼高手低、好高骛远则是不学无术的首要原因。读书学习切忌“既要如此,又要如彼,枉费思虑言语”,“须是一棒一条痕,一掴一掌血”。今日记一事,明日悟一理,持之以恒,积久而成学,慢慢就能渐入佳境,在工作实践中尝到读书学理论带来的甘甜。

您的IE浏览器版本太低,请升级至IE8及以上版本或安装webkit内核浏览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