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版:长征副刊 PDF版下载

解放军报客户端

兵在掌上阅 亮剑弹指间

兵行古道长风


■屈杰文 张金岭

初春,武警甘肃省总队采取摩托化机动和徒步行军的方式,在零下20多摄氏度的极寒天气中,组织官兵进行跨昼夜野营拉练实战化大练兵,在陌生地域和复杂环境磨砺官兵意志品质,提高部队实战化训练水平。屈杰文摄

沿着河西走廊狭长广袤的土地向历史回溯,在那莽莽群山、茫茫戈壁和巍巍雄关间,不知沉积了多少惊心动魄的悲壮豪迈,亦不知有多少壮士震天慑地般的呐喊,仍然在回荡。今天,我们走进驻守在这里的武警甘肃省总队。其间的点点滴滴让人感受到,独特的地域和文化底蕴滋养着独特的军营文化景观,而鲜明的价值追求又让一种文化在新的时空里,散发出新的精神风采。扑面而来的古道长风与忠诚卫士的铿锵脚步,在这里交融汇聚起一首首威武壮丽的现代军旅诗篇。

初春,祁连山下,河西走廊,气温零下20℃。此时,武警甘肃省总队陈兵荒漠冰河,多种课目对抗正在紧张进行。目之所及,尘烟四起,冲锋的身姿在硝烟弥漫的演兵场上时隐时现。该总队领导介绍,官兵这种在踏冰卧雪中勇于挑战极限的满腔热情,是总队官兵精神面貌的一个缩影,也是近年来该总队打造强军文化成效的生动展现。

遥远的边塞诗篇依然回响

嘉峪关,河西走廊重镇,是古代重要的边疆要塞。这里的戈壁、大漠、古道等自然景观,伴随着一首首激扬高亢、雄壮豪放的优秀军旅诗词,成为中国传统文化中重要的边塞意象,凝结着一代代优秀中国军人悲壮豪迈的英雄气概与深沉热烈的爱国情怀。可以说,战斗在这样的环境里,只要吟诵起那些经久流传的壮丽诗篇,你就能感受到一个民族特有的战斗意志,你就能跨越时空阻隔,与那些曾经在这片土地上战斗的英雄将士们实现心灵的对话。这就是边塞文化的魅力。

武警嘉峪关市支队就驻扎在这样一片有着厚重边塞文化底蕴的地方。近年来,他们组织官兵开展“卫士辞章”活动,引导官兵悉心品读边塞诗词,感悟报国之志,激发从军豪情。每逢新兵入营、老兵退役、重大节日或野外驻训,他们都要穿插进行优秀军旅诗词吟诵活动,让官兵不断受到边塞文化的熏陶。“明敕星驰封宝剑,辞君一夜取楼兰”。上等兵卢虎的笔记本里,用工整的字迹誊写着王昌龄的《从军行》等边塞诗词。他说,这是戈壁军营送给他的第一份礼物。一年前,他从美丽富饶的南方城市来到贫瘠荒凉的戈壁大漠,心情一度低落。在一次“读诗会”上,面对巍峨的祁连山,当指导员用富有感染力的声音朗诵完这首诗后,他深深体会到一种作为军人保家卫国的自豪感。“听着那些苍劲的诗句,仿佛听到了这古战场上千年兵魂的呼唤。”从那天起,卢虎几乎每周都会誊写下一两句简短的诗行,用以鼓舞自己扎根戈壁、逐梦边关的军旅征程。“宁为百夫长,胜作一书生”,这是大学生士兵贾兴东的座右铭。贾兴东是中国科技大学的一名应届毕业生,为了圆自己的军旅梦想,毅然应征入伍。“驻守在雄伟的嘉峪关脚下,马革裹尸、以身许国的古代将士就是我们的榜样!”贾兴东告诉笔者。

诗以明志、诗壮豪情,学习、赏读、感悟边塞诗词,使官兵丰富了人文知识,陶冶了品格情操,尤其对于培育新时代“四有”革命军人、塑造“两不怕”战斗精神具有深远意义。总队政治工作部主任黄汉京说,甘肃有着非常深厚的文化底蕴,那一首首意境悠远的边塞诗词,或直接描写激烈的战斗场面,或表现将士将生死置之度外的旷达奔放,富有浓郁的战斗气息,在战士训练和遂行任务最艰难最困苦的时候,这样的诗篇就像一声声催人奋进的号角,总能激起官兵不断超越自我的战斗情怀。这些年,嘉峪关市支队一茬茬官兵多次在上级组织的竞赛活动中夺冠,去年底支队还被武警部队评为“基层建设标兵支队”。

戈壁大漠上的硝烟味

河西走廊的广阔地域,历来是兵家必争之地。在我军历史上,红军三大主力会师后,为组织宁夏战役,进入河西的红军(史称西路军)就曾在这一带进行过异常艰苦卓绝的战斗,付出巨大牺牲,留下一段悲壮历史。不久前,就是在西路军曾经浴血奋战的地方,我们目睹了武警武威市支队组织的一次“红蓝”实兵对抗。

一声令下,部队迅速前推10余公里,在方圆100余平方公里的陌生地域展开,侦察前置、迷彩伪装等作战手段干脆利落,多层拦截、机动设伏等战术战法变幻莫测……最终,“红方”以多种战法成功抵挡了“蓝军”突袭。

“同志们,狭路相逢勇者胜,我们要用手中铁拳,让‘敌人’有来无回……”戈壁滩飞沙走石、硝烟弥漫,刚刚经历一场恶战之后,机动中队指导员梁海涛组织再战动员。一番慷慨激昂的话语,激发出官兵的战斗决心和勇气。当警报再次响起,官兵闻令而动,迅速奔向战位。

支队政委柳暾告诉我们,要培养官兵逢敌亮剑、敢打必胜的虎气、豪气、底气,军营文化建设就必须时时处处彰显出战斗属性,让富有“硝烟味”的战斗文化点燃勇士战斗的激情。在该支队营区我们看到,一句句醒目强劲的战斗口号催人奋进;彰显忠勇品格、胆气血性的诗词名言和战斗故事集铸魂励志、培育血性;中队训练龙虎榜、标兵风采荣誉栏让人心生力量……整个营区充满雄健豪放、虎气威猛的战斗气息。在部队外出遂行任务时,他们从帐篷文化、车厢文化入手,突出战斗元素,配合升旗、授衔、授枪、授章、誓师等仪式开展战地教育,为部队培育战斗精神提供“营养剂”和“活力源”,在潜移默化中强化官兵“见任务就兴奋、见第一就拼命”的争劲虎劲闯劲。一中队班长王杰,在去年该总队首届搏击比赛中夺得佳绩,他深有感触地谈道:“正是支队历来重视官兵战斗精神的培养,造就了我永不服输、勇争第一的坚韧性格,让我心中时刻升腾起要为支队和中队争光的坚定信念。比赛中,虽然鼻子破了,眼睛肿了,浑身疼痛难忍,但我知道自己不能放弃,只有拼下去才能赢。”近年来,该支队先后执行维稳处突和安保等多样化任务20余次,每一次都圆满完成任务。

红色地标点燃心中火焰

去年12月,笔者在武警庆阳市支队华池县中队采访,看到中队书架上有这样一套名为“南梁血脉”的丛书,全套共四册,分别是《支队血脉》《红军在南梁》《南梁战斗故事》《南梁红色格言》。

指导员王洲介绍说,这套丛书是支队在总队指导下,参阅华池县驻地大量史料文献和相关材料,请教了20多名老前辈,历经两年编写而成的,里面的故事都是描绘当时红军在南梁的战斗经过,现在已成为中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载体。

庆阳是革命老区。1934年,刘志丹、谢子长、习仲勋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创建了以华池县南梁为中心的陕甘边革命根据地。正是这块红色根据地,为红军长征提供了落脚点。多年来,为让英雄的血脉在红军传人的热血中奔腾,中队经常组织官兵参观“南梁革命纪念馆”“山城堡战役遗址”等革命传统教育基地,邀请驻地老红军、军烈属及史志专家来队授课,组织观看《长征》《大会师》等教育影片,开展“学事迹、讲故事、做传人”大讨论。官兵们在潜移默化中体悟到革命军人的千钧使命,自觉成为红色基因的传承者、捍卫者。

激战腊子口、定向哈达铺、会师会宁城、决战山城堡,西路军血战千里河西走廊,720处红色遗址、8处国家级红色景区遍布甘肃境内,英雄史诗震古烁今,是赓续红色血脉、传承红色基因的精神富矿。在党的十九大精神引领下,总队党委更加坚定了这样的认识:传承红色基因是铸魂工程,必须用新的理念和新的举措,将“传承红色基因、担当强军重任”主题教育提升到新的境界。基于这一思路,总队政治工作部扩容改建红色教育网站,设计“线上红色史馆”,建立了109个红色教育基地,定期组织官兵参观和重温入党誓词活动,帮助官兵在铭记历史、感悟传统中铸牢军魂;编写陇原大地系列红色故事书籍,用微信公众号、微电影、微广播等载体讲红色故事,宣扬英雄人物,解读战役战例;举办红色题材书画摄影展、创演红色内容微电影、拍摄红色陇原电视片,让红色基因代代相传,融入官兵血液、植入官兵灵魂,厚植部队发展底蕴。此外,他们还积极打造以雕塑、史馆、橱窗、走廊等为主要内容的“红色文化实体工程”,完善了218个中队队史馆,有效丰富了各级红色文化宣传教育的阵地。

您的IE浏览器版本太低,请升级至IE8及以上版本或安装webkit内核浏览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