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8版:长征副刊 PDF版下载

解放军报客户端

兵在掌上阅 亮剑弹指间

由子产改革想到历史担当


■吕向芳

子产是春秋时期郑国的执政大臣,由他发起主导的土地和军事改革,大大解放了生产力,改善了生产关系,不但使郑国走上了“复兴”之路,而且为此后战国的“变法运动”起到先导和示范作用。

子产在郑国主要实行了以下几点改革措施:一个是在郑国内整顿田亩,重新划分田界。使普通百姓有田可种,大大增进了农民的劳动积极性,促进了郑国农业的发展,为国家增加了税收,可以说利国利民。再有,他创立了合理的按丘收税制度,使百姓有纳军赋和服兵役的义务。他还在郑国铸刑书,也就是把法律条文铸造在青铜鼎上,并且公之于众,这样就使得郑国有了法律,人们做事便有了准则,促使全国上下有法可依,维护了国家秩序。他的政策大都有利于人民,所以受到人民的欢迎。

史载,子产在郑国执政并推行改革20多年,内政和外交都取得了很大成就。公元前522年,子产病逝的时候,郑国青壮年号啕大哭,老人也都哭得像孩子一般。千里之外的孔子泣曰:“古之遗爱也!”后来,孔子在其《论语》中给了子产最高的评价:“子谓子产,有君子之道四焉:其行己也恭,其事上也敬,其养民也惠,其使民也义。”

左丘明在他的《春秋左氏传》中也为子产倾注了大量的笔墨:“《左传》载列国名卿言行多矣,未有详如子产者也。”

关于子产的历史地位,历代著名历史人物都不吝溢美之词。

明人包裕曾写诗称颂他:“当时豪杰事纵横,独有先贤治尚平。”清初著名史学家王源更将子产推为“春秋第一人”:“子产当国,内则制服强宗,外则接应大国,二者乃其治国大端……子产为春秋第一人。”另一位学者李元度更是认为,子产之德过于管仲,即使是诸葛亮,也不过是以管仲、乐毅自况,不敢比拟子产;“子产乃终春秋第一人,亦左氏(指左丘明)心折之第一人。”

然而,即便上述如此特殊亮丽的历史记忆,还不是子产一生中最值得后世效法和赞美的功绩,子产还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成文法的制订者。他一改过去统治阶级“法不可知,则威不可测”的理念,认为法律只有公开才能更好地贯彻执行。基于此,他将刑法铸在鼎上,公布于众,史称“铸刑书”,这部成文法甚至比古罗马的第一部成文法典《十二铜表法》早一个世纪。

史载,子产准备铸刑书时,当时的春秋霸主晋国大臣叔向写信给子产表示反对,他说:“民知争端矣,将弃礼而征于书,锥刀之末,将尽争之。”意思是,公布了成文法后,老百姓便据法而力争,连应当处以何种刑罚(锥刀是刑具之义)这样的问题都要和国家争辩,如此便使“贵贱不愆”的礼制荡然无存了。但是子产毫不动摇,他回答说:“何害?苟利社稷,死生以之……不能及子孙,吾以救世也。”——他以不顾死生的坚定意志,最终强力推行了有利于国家和中华民族历史进步的先进法律制度。

通过这件事,我们可以看到:子产之所以获得如此之高的成就,正是源自于他的“敢于担当”的家国情怀。

由子产改革,我想起了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中的家国情怀和担当精神。从“三过家门而不入”的大禹,到勇于改革的子产,都以自己的责任担当,为中华民族的生存发展倾注力量。

勇于担当的历史脉动在延续。孔子说:“是故君子安而不忘危,存而不忘亡,治而不忘乱,是以身安而国家可保也。”孔子弟子曾参说:“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孟子则提出:“如欲平治天下,当今之世,舍我其谁?”“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哀民生之多艰”的屈原在《离骚》中也唱道:“吾将上下而求索。”

及至东晋,祖逖为北伐中原“闻鸡起舞”,中流击楫;唐代韩愈更是“欲为圣朝除弊事,肯将衰朽惜残年”。

到了北宋,理学家张载提出了“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的著名观点;另一位学者陆九渊更是坦陈:“使天欲平治天下,当今之世,舍我其谁?苟不用于今,则成就人才,传之学者”;名相范仲淹一句“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更成为后世传唱千古的名言。

南宋文天祥除了留下“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伟大诗文外,还曾在给皇帝的奏折中写道:“天下有事,凡能担当开拓排难解纷,惟其才耳!”

明代于谦写下了“粉身碎骨全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的“担当誓言”;张居正更以“大丈夫既以身许国家,许知己,惟鞠躬尽瘁而已,他复何言”作为自己的为官箴言;明末,顾炎武提出“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先声;王船山也呼吁“匡维世教以救君之失,存人理于天下者,非士大夫之责乎?”学者陈继儒更以“担当”为视角对人进行观察、评判,留下了“大事难事看担当,逆境顺境看襟度,临喜临怒看涵养,群行群止看识见”的名联。

清朝末年,时临天下危亡之际,一代名臣林则徐更把子产的名句“苟利国家,生死以之”进行了发挥,留下了“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的名句,成为后世华夏儿女景仰追摹的思想标杆……

鲁迅先生总结说:“我们自古以来,就有埋头苦干的人,有拼命硬干的人,有为民请命的人,有舍身求法的人……这就是中国的脊梁。”由子产改革,我们想到了家国情怀和历史担当。今天,我们每个人都要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历史上的优秀传统,要勇于担当,勇挑重任,要敢于迎难而上,知难而进。只有这样,我们的民族就有了昂扬向上的精神和气势磅礴的力量,我们的中国梦强军梦就有了牢固的根基和依托。

您的IE浏览器版本太低,请升级至IE8及以上版本或安装webkit内核浏览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