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8版:长征副刊 PDF版下载

解放军报客户端

兵在掌上阅 亮剑弹指间

莫要愧对了仓颉


■侯继超

一日,提笔写字竟想不起“喷嚏”怎么写,不禁一阵脸红。

提笔忘字,忘掉的岂止是“喷嚏”二字?再看看充斥在媒体、荧屏、户外的错字别字,觉得我们真是愧对了老祖宗,愧对了造字的仓颉。

东汉文字学家许慎在《说文解字》中记载:“黄帝之史仓颉,见鸟兽蹄迒(野兽的脚印)之迹,知分理之可相别异也,初造书。”这就是“仓颉造字”的典故。据说仓颉造字时“天雨粟,鬼夜哭”(《淮南子·本经训》),意思是天空下起了谷子,鬼在夜里发出哭声。显然这个传说将汉字神秘化了,况且把汉字的创造归功于仓颉一人也有失公允(仓颉可能是整理文字的一个代表人物),但是,它却体现了汉民族对汉字文化功能的无限崇敬。从仓颉造字迄今,中华民族能够绵延数千年而始终能保持着青春的活力,原因就在于它比任何国家和民族都更能获得传统文化的浸润与滋养。其间,汉字的功德殊莫大焉。作为世界上历史最悠久的文字之一,如果没有汉字的承载,光辉灿烂的中华文明也许早就随着光阴的流逝而湮没了。

记得以前上学时老师常讲,字如其人,字是一个人的“第二张脸”。写一手漂亮的钢笔字,老师表扬,同学艳羡,连写情书都能多几分胜算,是多么令人骄傲啊!如今这张“脸”却被毁得差不多了。平时写条横幅标语,年关时写副春联什么的,偌大一个单位竟找不出几个能写写画画的人。更严重的是,提笔忘字的现象越来越严重。不信,你写几个试试:鳏寡、龃龉、羸弱、邋遢、饕餮。这些字笔画虽多,但也是比较常用的,算不上生僻。

有人说,一手好字让电脑给废了。还有人说,现在是无纸化办公,蘸着墨水写字,既不经济也不低碳,干吗写字?这些说法值得商榷。美国学者杰茜卡·贝内把电脑称为“手写体的诅咒”。新技术的确给古老的汉字艺术带来强烈冲击,但把汉字书写危机归咎于电脑,就如同把走路崴了脚归罪于路,喝酒伤了肝归罪于酒一样,是站不住脚的。关键是因为我们对方块字缺乏一份应有的珍视,对汉字文化缺少一份应有的敬重。

与表音文字不同,汉字是一种表意文字,音形义三位一体,这种特性使其具有很强的超时空性,成为世界上罕见的蕴含深厚文化传统的书面语符号。在书写过程中,写出形,读出音,想到义,可以说一笔一画都洋溢着细腻的感情,在此基础上发展而来的书法艺术,成为中国传统艺术的又一瑰宝。2008北京奥运会会徽“中国印─舞动的北京”,将肖形印、中国字和五环徽有机结合,融中国文化与奥运精神于一体,令世人惊艳。也应当承认,过分依赖键盘“敲字”,钝化了汉字书法的审美能力,忽视了手写也是传承汉字文化的方式,而仅仅将汉字视作一种表意符号,一种交流工具,其结果,就是使汉字沦落到了实用的层次。至于电脑上开发的这个字体那个字体,看上去也美,可机器生产出来的千篇一律、毫无灵性的东西,还能叫书法吗?

据报载,这些年,亚洲一些国家展开了一连串争夺中华文化的举措:向联合国申报“活字印刷术”的发明权,抢注端午祭文化遗产,否定中医是中国的国粹,等等,甚至声称汉字并非中国文字。如此之举固然让人感到可笑可气,但回头看看当下汉字的生存现状,难道不令我们汗颜吗?身为仓颉后代、汉字传人,我们有理由、有责任守住我们的文化之根,让它绽放出更为鲜艳的花朵。

您的IE浏览器版本太低,请升级至IE8及以上版本或安装webkit内核浏览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