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5版:军人家庭 PDF版下载

解放军报客户端

兵在掌上阅 亮剑弹指间

二爷和他的“老兵招待所”


■杨文凭

二爷是黔东南苗家人,年少时曾离家千里,奔赴首都当兵,参加过唐山大地震的救援,还当了班长,入了党。退伍后,二爷当选为村支书、民兵连长。

二爷家离我家也就步行两三分钟的路程,我时常去他家玩。苗家人的好客热情,在这位退伍军人身上,发挥得淋漓尽致。

无论是县农业局的技术员来推广种植技术,还是电影公司的放映员来放电影,抑或是走乡串寨的货郎,不管于公于私,二爷都会邀请他们到家里吃个饭。

很多人怕二爷破费,不好意思去。他拉着人家说:“反正家里自己种粮食、自己种菜、自己酿米酒,又有农闲时我撒网打来的鱼,花不了什么钱。”

村里群众有时白天忙生产,二爷就把村里的会议从办公室搬到家里来开。大伙围着火炉,一边品着粗茶、吃着二爷亲手炒的小菜,一边开会。村民植树造林的积极性怎么提高、消防水池怎么建设、泥路如何去争取资金硬化等民生问题,都是在二爷家里集思广益,最后一步步落实的……

次数多了,二奶奶难免发牢骚:“这些人来吃饭,都是你个人擅自邀请的,村里又不‘报销’,这下可好了,家里都成‘招待所’了。”二爷不服气说:“不过烧掉些柴火,我们是在干大事,哪能那么小气?你说我这里是‘招待所’,我这‘老兵招待所’还就真要弄出个名堂!”

牢骚归牢骚。亲眼目睹二爷在这个“老兵招待所”为村里办了不少实事,家里人都开始支持他。

卸任村干部后,没那么多大事操心了,二爷又开始在“老兵招待所”里管起了“闲事”。

村里的阿富打算中专毕业后就去当兵,可他父亲死活不同意,觉得自己家里条件差,既然不读书了,就应该早点去打工,多存点钱将来娶媳妇。二爷得知后,一拍桌子说:“这事我得管管。”

那天,晚霞满天,二爷匆匆吃了两口饭,就背着渔网、乘着小船下河打鱼去了。半夜回家,打了10多斤新鲜肥嫩的鱼儿。

次日,二爷早早炒了几道菜,把阿富爹请来,说自己的当兵经历,谈孩子的梦想,讲祖国的需要。从上午说到傍晚,阿富爹终于点头答应了。阿富入伍后,真没给二爷丢脸,不仅当兵呱呱叫,后来还考上了军校。

村里有两兄弟因分家发生争执,找二爷来评理。二爷像个政委似的挥挥手说:“大家少安毋躁!我先炒两个‘老兵招待所’的拿手菜,咱们坐下来边吃边聊。”饭菜上桌,米酒斟满,大家吃着聊着,彼此的心结一会儿就打开了。一餐“劝和饭”,化干戈为玉帛,两兄弟也恢复了往日的和睦。

这几年,在“老兵招待所”里传出的好声音一个接着一个:几大家族族长移风易俗,把婚丧要操办三天的旧习俗改为早晚两餐新风尚;全体村民发扬团结互助精神,决定每户拿出100元帮扶考上大学的贫困学子……

“老兵招待所”,让踏踏实实为民办事的二爷,收获了四乡八镇群众的赞誉,军民鱼水情正以一种特别的方式在山村播散。

您的IE浏览器版本太低,请升级至IE8及以上版本或安装webkit内核浏览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