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6版:快乐广角 PDF版下载

解放军报客户端

兵在掌上阅 亮剑弹指间

“老当益壮”马援


■杨正龙

人们说起“老当益壮”,大多会谈论王勃,看到“马革裹尸”,会念及某位勇将。毕竟,熟知这两个成语原创者——东汉名将马援的人并不多。

参谋业务学员必会记得马援。公元32年,刘秀第二次征讨隗嚣,被层层设防所阻,苦战数月,进展艰难。刘秀急召马援询问对策,马援用米堆出汉隗两军所处的山川地理形势,指出来往进退的必经之路和作战方法,刘秀看了后顿时成竹在胸,指挥部队打了个胜仗。

这“堆米为山”,便是最早的沙盘,是战争史上的一个创举,意义十分重大。现在也是参谋学员必学必考课目,确定等高线,计算山顶、鞍部,挖沙堆土,设置河流道路……智力体力双重考验,那是十分辛苦,所以他们对马援是爱是恨,就不太好说了。

好历史八卦者亦会认得马援。马援的祖上,是战国时期赵国名将赵奢。赵奢被封为“马服君”,其后代便以马为姓。三国时期的马超,也有传言是马援后人。历史这么串一串,挺好玩儿。

关系学“家”也会对马援颇多唏嘘。南征交趾时,马援发现“薏苡”——也就是薏米,能利脾去湿,班师回朝时拉了满满一车。长安权贵以为它是珍贵之物,都希望分一点。结果,分到的一看不过如此,没分到的却极度不满,纷纷造谣说马援搜刮了一车珍珠文犀。众口铄金,积毁销骨,说得多了,便引起刘秀震怒。马援蒙受此不白之冤,去世后都只敢草草下葬。

马援所立军功,大多数都在边疆。听闻匈奴和乌桓在北边侵扰,他慷慨激昂说出“男儿当马革裹尸还”的豪言,62岁仍领兵出征。在平息五溪蛮叛乱中,殚精竭虑、病逝疆场。

征乌桓,以三千骑兵大败乌桓,乌桓臣服纳贡近70年。在甘肃,他先后平定先零羌、参狼羌叛乱,促使陇右趋于安定。在红河流域,马援南征交趾,设郡县、立法度、治城郭、兴水利、修道路,维护了国家统一。在这一地区,马援是神一般的存在。因他官至“伏波将军”,当地群众为他修建了许多伏波庙,专门供奉惩恶扬善、镇妖辟邪的“伏波大神”。《三国演义》中,诸葛亮征讨孟获,中计误入山谷,便是通过拜谒伏波庙得以脱险。

马援名声不够响亮,一定程度上与他低调谦虚的性格有关。他曾在家书中写道:胡乱说人长短,妄议大政方针,是我最厌恶之事,子孙都不可有此行为;不加分辨地学人恣意豪放,醉心口舌之争,往往“画虎不成反类犬”。他说的很有道理,洒脱与轻薄,言行豪迈与口无遮拦,虽有本质区别,却往往只有一线之差。

您的IE浏览器版本太低,请升级至IE8及以上版本或安装webkit内核浏览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