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版:中国边关 PDF版下载

解放军报客户端

兵在掌上阅 亮剑弹指间

清明时节:战友祭英烈 边关壮豪情


青山隐隐,芳草萋萋,春天的脚步总是来去匆匆。“二月里来好春光”的余音还在耳畔萦绕,倏忽之间便到了细雨纷纷、祭扫英灵的清明时节。

从雪域高原到西南边陲,从大漠戈壁到东海前哨,此时此刻,每思边关金汤固,更忆英烈铁甲寒;此时此刻,放眼五湖四海同,家祭勿忘告英魂;此时此刻,人头攒动祭英烈,千里边关菊花黄。

“天地英雄气,千秋尚凛然。”岁岁清明,在缅怀先辈的同时,越来越多的人,前往烈士陵园祭扫、参观革命纪念馆,这既是寄托哀思,亦是感受先烈英魂之中蕴藏的精神力量、信仰之光。今又清明,当我们把目光再一次投向边关那一座座烈士坟茔,不仅能读懂一段段可歌可泣的难忘岁月,更能从中汲取前行的力量。

英雄的脊梁,顶天立地;英雄的精神,百世遗芳。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必须“知道自己是谁,是从哪里来的,要到哪里去”。正是那些舍小家、为国家的无私奉献者,立起了中华民族的精神脊梁。再过几天就是清明节了,让我们再次聆听来自边关的英烈故事,铭记英烈功勋,在新时代强军兴军的征程中,与英烈同行!——编 者

心中永远激荡英雄气

■本报特约记者 薛成清 通讯员 屈成刚

又逢清明,细雨绵绵。陆军军事交通学院学员李锋望着一张照片,思绪翻飞。

这是一张普通的照片,画面中,他正与战友们一道,在西沙琛航岛烈士陵园祭奠革命先烈。

这亦是一张珍贵的照片,每每翻看,都会在他的内心升腾起一股力量。

那是在3年前,李锋新兵下连,登上西沙琛航岛。放下行李,他和战友们便随队来到烈士陵园——这是守岛部队的一项传统,也是每年新兵下连必上的一课。

“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小艇打大舰、海上拼刺刀,战火燃烧、血染甲板……随着时任指导员陆翰的深情讲述,当年激烈的海战场景,在李锋眼前一一浮现。

听完被誉为“海上黄继光”郭玉东的先进事迹,李锋的眼睛湿润了。

在一次战斗中,一枚穿甲弹洞穿船舱,正在舱内值守的郭玉东不幸负伤,血如泉涌。看着涌入船舱的海水,他清楚要不了多久,军舰就会沉没。

情急之下,他顾不上伤口剧痛,捡起一块块“堵漏阀”封堵弹洞。可由于弹洞太大,海水不断地涌入船舱,他用全身的力气紧紧顶住洞口……

就在这时,距郭玉东不远处的弹药舱突然起火,为了战斗的胜利,他依然坚持着,直至壮烈牺牲。

战斗结束后,战友们在弹洞处,发现了他已被烧焦的遗体,全都流下了眼泪。

榜样的力量穿越时空,英雄的血脉永续传承。“接力棒传递到我们手中,作为新时代军人,必须继承先烈遗志,练就过硬本领,守好蓝色国土。”在烈士精神的激励下,李锋从当新兵开始,就不断锤炼自己能打胜仗的过硬本领和血性胆气。

武装越野,他腿绑沙袋,勇猛冲锋;战术训练,他细抠动作……汗水换来丰收的“果实”:首次参加上级“精武哨兵”比武,李锋就斩获季军。

男儿胸怀英雄气,报国意志坚如铁。在训练执勤之余,李锋抓紧复习文化课,向着心中的“军校梦”发起冲锋。

第一次,他落榜了。“明年再战!”在干部骨干的鼓励下,他更加发奋努力。

除了训练就是学习,李锋每天劲头十足……遗憾的是,他再次落榜。

打赢是军人最高的荣誉,战功是军人最美的花环。“考不上军校,当不了军官,我要努力争当一名优秀的士兵!”重新振作起来的李锋,更加令人刮目相看。

一年四季,西沙的太阳热辣滚烫。为提高海中格斗本领,全身不知被珊瑚礁划破了多少道口子,但他全然不顾……

训练走“鸭子步”,由于强度较大,他中暑晕倒了,医护人员劝他:“多休息,不能再练了。”

“西沙的兵是在浪涛里淬炼出来的!”李锋语气坚定,“倒下怕什么,只要我能再站起来!”他吃下几粒防暑药,第二天又继续参训。

李锋“落榜不失志”的精神,深深感染着身边战友,而他的军事素质也在刻苦训练中节节攀升。去年,李锋因训练成绩突出,被评为优秀士兵并推荐入学。

是什么力量,激励着你拼搏奋斗?有战友问李锋。

他的回答不假思索:“当兵前,家人叮嘱我到部队好好锻炼,来到部队我才明白,军人是要时刻准备打仗的!上岛就是上前线,想想为国捐躯的先烈们,心中就激荡着一股英雄气,再苦再累都是一种历练!”

小图从左至右,从上至下依次为:向雪山致敬!祭奠长眠雪域高原的战友;传承遗志向深蓝!将鲜花撒向大海;烈士从此不口渴!一捧清水敬献战友;接过荣誉旗帜!纪念碑前重温入伍誓词;

大图:敬献哈达忆战友!川藏线上履行高原汽车兵使命职责。

本版照片由刘晓东、李曌阳、李国涛、胡 冰、王雨婷、杨  浩、郭  宏摄

您的IE浏览器版本太低,请升级至IE8及以上版本或安装webkit内核浏览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