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6版:八一评论 PDF版下载

解放军报客户端

兵在掌上阅 亮剑弹指间

“最多跑一次”与“最后一公里”


■孙官玺

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第二次会议专门审议《浙江省“最多跑一次”改革调研报告》、“最多跑一次”被写入政府工作报告……年初以来,用“最多跑一次”打通“最后一公里”,成了各级倡导、群众期盼的办事方法。

“虑于民也深,则谋其始也精”。“最多跑一次”,用“最多”传递决心,用“一次”量化标准,以暖心的制度设计和深入的作风实践,打通了联系群众、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堪称践行“以人民为中心”发展理念的生动案例。

当前,国防和军队“脖子以下”改革向深处落地,特别是基层部队重塑后开局起步、练兵备战任务繁重,广大官兵在家属就业安置、子女入学入托、训练生活条件等方面遇到一些新情况新问题。领导机关以什么样的姿态和举措为基层减压释负,事关军心稳定,事关部队打赢。服务基层贵在打通“最后一公里”。领导机关多“跑堂”多操心,官兵才能少跑腿少费心。投入精力的此长彼消,解决的是兵忧,立起的是威信,带来的则是战斗力建设的释能增效。

“最后一公里”检验的是作风。当前,作风尽管已经有很大好转,但作风建设永远在路上。其中“四风”新表现有很多,比如,一些单位“门好进、脸好看”,就是“事难办”;一些部队注重打造领导“可视范围”内的项目工程,“不怕群众不满意,就怕领导不注意”,等等。这些都警醒我们,“四风”换脸危害甚重,谨防“雾霾”渗入基层。能否做到“最多跑一次”时不让跑第二次,既体现能力,更检验作风。

一枝一叶总关情。不管是事假、婚假,还是家属随军、子女上学,一张报告、一个诉求,无不透着官兵的喜与愁、家庭的盼与忧,机关如果读不懂那种望眼欲穿、牵肠挂肚的情感分量,凡事按部就班、四平八稳,甚至用“忙不过来”为办事拖沓找借口,用“按程序办”作繁文缛节的挡箭牌,“最后一公里”就会变成“慢车道”甚至“肠梗阻”。各级领导机关只有用担当作为的“加法”换取基层负担的“减法”,用陈规陋习的“除法”换取部队建设的“乘法”,才能在做好“四则运算”中,让服务基层的“最后一公里”畅通无阻,让官兵体会到改革强军带来的获得感和幸福感。

您的IE浏览器版本太低,请升级至IE8及以上版本或安装webkit内核浏览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