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版:长征副刊 PDF版下载

解放军报客户端

兵在掌上阅 亮剑弹指间

走近那片高原


■孙 国

飞机降落迪庆香格里拉机场,走出机舱脚踏上坚实的大地,高原反应突然袭来,我感到脚飘、胸闷、气短,像刚刚负重爬过高山般疲惫气喘。放眼望去,蓝天、白云、经幡,一幅壮美的画面又令心情豁然开朗。

坐车不到半个小时,雄伟壮观的松赞林寺到了。我们这次到这里,主要是将武警云南总队援建的寺院卫生室交给寺院。部队跟松赞林寺有着很深的渊源,早在80多年前,贺龙率领的红二、六方面军途经迪庆,这期间部队模范遵守党的民族宗教政策,秋毫无犯,并送给寺院“兴盛番族”锦幛,寺院也急红军所需,开仓放粮,使红军渡过了难关。80多年来,驻守在这里的一代代官兵赓续着红军的传统,在这片神圣的雪域高原上,忠诚地履行使命,奉献着青春和热血。寺院的僧侣们曾用汉藏双语专门写来感谢信,信中说,部队这些年为寺院所做的好事就像依拉草原上的牛羊一样多,对僧侣们的关怀就像雪域高原的太阳一样温暖。

由于高原气候影响,寺院里的僧侣都不同程度地患有各种疾病,一年前武警云南总队决定无偿为寺院建设一所卫生室,方便寺院的僧侣和周围的群众看病。经过近一年的建设,寺院卫生室建成并投入使用。十点钟,仪式开始了,我代表部队将建好的卫生室钥匙交给寺院的丹春活佛,然后又将20万元现金赠送给寺院,以添补购买寺院卫生室所缺药品。丹春活佛接到钥匙和钱非常感动,他握着我的手久久不愿意放开。仪式结束后,丹春活佛带领我参观了援建的卫生室,卫生室一共有两层,近20个房间,里面的医疗设施非常齐全。有了这所卫生室,僧侣和附近的群众就再也不用跑到很远的市区就诊看病了,欢喜的神情洋溢在一张张笑脸上。

举行完仪式后,我来到驻守在附近的香格里拉中队。得知我们来,战士们早就列队等待,十八九岁的年龄正是人生最好的青春年华,呈现在我们面前的却是一张张暗红色的脸,这是高原强紫外线长期照射留下的高原红。看到战士们一个个嘴唇发紫、皮肤粗糙,单纯的眼神和沧桑的面容所形成的反差,让我一阵心疼。

支队长邹涧华两进迪庆藏区,前后加起来已经有近十年的时间,迪庆的环境已经把他完全改造成一个地地道道的藏区人。他能够听懂和讲流利的藏语,熟悉藏区的各种习俗和文化。他的足迹走遍了迪庆的每一个地方,他从手机里翻出执行任务间隙拍摄的各种照片,张张精彩。见我惊奇,他说,不是自己的拍摄技术好,而是这里处处都有无与伦比的景致。他说的没错,青山不墨千秋画,绿水无弦万古琴。一路上景中有景,画中有画,十里不同天,美丽的景致令人目不暇接。近十年时光,让邹涧华深深爱上了这片土地,但他也感叹着对我们说,如果不是为了国家的安全稳定,在这样恶劣的环境中,每个月给几万块钱很多人也不来,因为在这里戍边有时候是以生命做代价的。

汽车沿山坡一路向下,经过山谷中的一个执勤点。这里是云南进入四川的一个通道,不远处一座铁索桥将两座山间的河道连通,周围零星地散落着几户人家。走进战士的宿舍,虽然远离部队,但内务整洁,勤务有序,各种学习计划和学习笔记一应俱全。带队的是一个姓王的排长,他家在四川,前年结的婚,家属只来过一次,因为高原反应太厉害就再也没有来过。今年家属生产,他本来要回去照顾,但没有想到家属生产时正碰上部队执行紧急任务,没法回去。如今孩子快半岁了,还未曾见面。他打开手机,开心地给我看孩子的照片,脸上暖暖的神情仿佛诉说着思念的甜蜜和内心的愧疚。执勤点设在大桥的一端,我和王排长站在桥上,看着河流湍急,桥面上挂满了经幡,花花绿绿随风飘动。我走向前去,看到每块绸布上都写满了经文。王排长告诉我,藏民们相信,风每一次吹动经幡都相当于自己诵念了一次,人们通过这种方法祈求上苍的关爱和保护。

那一夜我留宿执勤点。风很大睡不着,我抬起头来,明晃晃的月亮就悬挂在山谷中央,在月光下哨兵来回巡视着,一片安宁静谧。第二天推开门,见院子里战士们已经在打扫院落,从河里打水。袅袅的炊烟从烟囱里冒出来,山谷里没有风,直直地升腾久久不散。

返回迪庆香格里拉的路上,不时看到战士们在要道上设的卡点,卡点没有营房,全是在路边搭的帐篷。我们走进去看了一下,里面的设施虽然简陋,但每一个卡点前都有一面鲜红的国旗在飘扬,每个点前都有战士们用石头垒的祖国版图。

告别时,车行很远,回头看到战士们依然伫立敬礼,红旗猎猎映照雪山碧空,定格为动人的一幕。车上回响着宗庸卓玛的《香格里拉》:人们呼唤香格里拉,您在何方?传说中的和平印记,世外桃源般的原野啊,让我轻轻告诉你,美丽的迪庆,就是你苦苦寻觅的香格里拉……

清澈嘹亮、婉转悠扬的歌声,如同天籁之音,久久地在心中回响。我们一个个听得泪流满面,这动情的泪水是为战士们忠诚的坚守而流。

您的IE浏览器版本太低,请升级至IE8及以上版本或安装webkit内核浏览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