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版:时事纵横 PDF版下载

解放军报客户端

兵在掌上阅 亮剑弹指间

激情林海醉芳华


■曹明

“‘地球卫士奖——激励与行动奖’的得主是中国塞罕坝林场建设者……”去年底,中国塞罕坝林场建设者被联合国环境规划署授予“地球卫士奖”。时至今日,塞罕坝机械林场民兵应急排排长于士涛谈起往事,依然备感自豪。因为,这其中也有他的付出和辛劳。

2005年10月,从河北农业大学毕业的于士涛,成为塞罕坝林场一名职工。不久后,积极上进的他又被选为林场青年民兵突击队队员。

不经一番寒彻骨,怎得梅花扑鼻香。塞罕坝的冬天,滴水成冰,朔风吹来如刀割一般。见多了打退堂鼓的人,一位老职工断言:“这细皮嫩肉的城里孩子,挨不过这个冬天就得走!”

“当时确实有些动摇了。”回忆起那段纠结的时光,于士涛坦诚地说。

“1962年,369人肩负使命,或坐车,或骑马,或徒步,豪迈上坝。他们来自全国18个省区市,平均年龄不到24岁,127人是刚走出校园的大中专毕业生。初来乍到,热血青年们干劲十足,两年种下6400亩落叶松……”从书上看到这段资料,于士涛将它摘抄下来。他说,那段时间只要一闭眼睛,前辈们战天斗地的场面就会浮现在眼前。

“只要信念不滑坡,办法总比困难多。”于士涛经常用这句话鼓励自己。此后,他全身心投入到造林护林工作中,从防火、防虫到资源管护,从育苗、造林到翻整土地,从割灌、抚育到经营培育,有时在山上一蹲就是几个月。塞罕坝上,于士涛的青春梦想悄然生根、发芽、吐露芬芳……

“正是那些扎根林场的日子,让我对自己的工作有了深刻的体悟。”忆起往事,于士涛感慨良多。青春的激情不仅挥洒在万亩林海,还激荡在技术攻关的战场。结合经验积累,于士涛成功实施了人工林不同密度、低保留株数抚育作业实验,总结出“小面积皆伐作业全林检尺”调查方法,并编写了计算机应用程序。

后来,表现出色的于士涛被任命为分场场长,并兼任民兵应急排排长。肩上担子更重的他改变工作思路,与围场县人武部的同志一起研发出“短信互联人人通”联络平台,综合了电话通报、林情巡护、总台指挥等功能,帮助工友们实时了解林场情况。

青春无悔,林海见证。闲暇之余,于士涛常常一个人来到壮美的塞罕坝林海,静静地倾听松涛的声音,呼吸空气中弥漫的松脂芳香。

“看美景,忆流年。”于士涛说,眼前的一切让他感到十分满足,因为,这美景中有自己的青春印记。

您的IE浏览器版本太低,请升级至IE8及以上版本或安装webkit内核浏览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