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6版:八一评论 PDF版下载

解放军报客户端

兵在掌上阅 亮剑弹指间

摆脱头脑中的“隐形贫困”


■张西军

最近,网络上一个新词突然火了——“隐形贫困人口”。它指的是这样一类人:看起来很有钱,衣食住行样样精致,朋友圈里光鲜亮丽;但实际上,不仅没啥存款,还可能身负债务。

这类人或许是想通过“表演性”消费行为,给人留下有格调、懂时尚、讲品质的印象,从而维持自己的体面和尊严。然而,“演”得再好,也改变不了“穷”的现实。如果是受到虚荣心的驱动,而让消费水平走在收入水平之前,就不太理性了。

还有一种“隐形贫困”,不是体现在物质上,而是表现在精神上。现实中,有的人懒于读书、缺乏思考,并未修炼出什么像样的真见识、真学问,却很擅长表演,看起来似乎很博学、有文化。经典著作,他们似乎涉猎广泛;时事焦点,他们似乎密切关注;热门概念,他们似乎信手拈来……他们总能摆出一副“我什么都懂”的架势,因此,从不缺乏社交的有效谈资,总能博来旁人的敬仰目光。

但若揭开那浮华表象,对某一严肃话题进一步追问,他们可能就张口结舌了。在他们那里,各种各样的“知识碎片”只是装点门面的摆设,“看起来爱学习”比学习本身更有吸引力,而“意义和深度”,则是不重要的。这种现象,何尝不是一种学习上的“入不敷出”,一种头脑里的“隐形贫困”?

头脑中的“隐形贫困”,或许比“真实贫困”更可怕。它会制造一种“知识充裕”“精神富足”的幻象,久而久之,就会让人丧失能力不足的警惕性,失去本领不够的危机感。个别领导干部,开会的发言妙语连珠,发表的作品见解独到,给人留下“很有水平”的印象,但实际上,讲稿和文章都是下属“代劳”的。殊不知,如果用别人的学习代替自己的学习,用别人的思想装点自己的门面,头脑“贫困”、能力“透支”只会越来越严重,失位、失语、失策、失责的风险也就随之而来。

只有正视“贫困”,才能摆脱“贫困”。在我党的历史上,每一段新征程的开启,无不以党员干部的能力水平为后盾。从延安时期“本领恐慌”的提醒,到改革开放之初“不注意学习,忙于事务,思想就容易庸俗化”的告诫,再到新时代党中央提出“能力过硬”的惕励,共产党人依靠学习走到今天,也必然依靠学习走向未来。

当前,国防和军队建设正处于向更高水平、更高质量的“跃迁”阶段,领导干部只有在学习上下更大气力、花更多功夫,才能在能力本领上保持同样的“跃迁”速度,真正成为行家里手、通达之才。

(作者单位:国防大学政治学院政治工作处)

您的IE浏览器版本太低,请升级至IE8及以上版本或安装webkit内核浏览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