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3版:要闻 PDF版下载

解放军报客户端

兵在掌上阅 亮剑弹指间

绿色发展为映秀人民带来美好生活——

10年,古镇蝶变换新颜


■本报记者 侯磊 特约记者 孙绍建

“震撼!震撼!震撼!”在映秀东村文化创意园的茶祥子制茶坊二楼,老兵蒋维明跟记者聊起几年前刚到映秀的印象时,连连感叹。10年前从电视上看到的灾情与救援的一幕幕,一直刻在这位老兵的心里。

2011年,在第三届中国成都国际非物质文化遗产节期间,对蒙顶山茶有多年研究的蒋维明展示了自己的手工制茶技艺,引起四川阿坝州相关部门的注意。彼时,当地政府准备在映秀打造非遗文化创意园,他们希望蒋维明能将手工制茶技艺带到汶川,以帮助灾区复兴茶叶制作技艺。

地处茶马古道要冲的汶川县映秀镇有着悠久的制茶史。虽然如此,如何面对那片“刻在心上”的废墟,蒋维明还是有些犹豫。2012年,鼓起勇气来到映秀的他被眼前的景象惊呆了:宽广的马路悠然延伸,整齐的街道绿树成荫,川西特色的民居风情浓郁……

“如果不是看到地震纪念遗址,很难把这个充满文化气息的小镇与那场灾难联系到一起。”蒋维明了解到,当地政府在重建中重视将旅游业与制茶产业的融合发展,并对周边山上的百年古茶树进行了保护。趁此东风,决定留下来的蒋维明开始经营起茶祥子制茶坊。为此,他以“技术支持+定点收购”的方式与当地村民展开合作,不仅保证了原茶的质量,还解决了茶农的销售难题。

有了专业的技术指导,当地村民茶叶产量和质量不断提升。如今,300多户茶农与蒋维明建立了生产合作关系。与以前种植玉米、土豆等传统农业作物相比,村民每亩地年增收近1000元。尝到甜头的乡亲们铆足了干劲,腰包越来越鼓,蒋维明的“茶”事业也越做越火。去年,他携带映秀黑茶参加了“沿海上丝路,讲中国故事”活动,随团出访多国。

“现在,村民早上背着背篓上山采茶,傍晚就可以拿到报酬。或许,很多人一生都不会忘记那场灾难,但劳动已让他们尝到了新生活的幸福。”陪同记者采访的汶川县人武部政委梁雪东颇为感慨。他介绍说,为打造非遗文化创意园,当地政府给予很多政策优惠,除房屋租金实行减免外,还为一些项目提供适当补贴,全展示型项目的补助达100%。目前,除了藏茶制作,当地还引进了羌绣、藏族祥巴等非遗项目。

文化创意不仅滋养了人们的生活,还进一步带动了旅游发展。据映秀镇副镇长周春江介绍,去年,映秀镇接待游客250多万人次,农民人均纯收入超15000元;今年春节期间,游客数量比往年同期翻一番,外省游客增加了4倍。

蓬勃发展的产业,使映秀人的日子越来越红火。距离茶祥子制茶坊的不远处是博爱新村饭店,店主杨云刚和他的家人,每天都忙得不亦乐乎。

“人多得像流水席一样,全家上阵都忙不过来,经常要到下午三四点才能吃午饭。”杨云刚一边为客人倒水,一边乐呵呵地说。

杨云刚的家原在映秀镇中滩堡村,恢复重建后,从临时安置点搬到了映秀东村。2012年起,他在自家一楼开起了这个小店,取名“博爱新村”,除了表达对社会各界的感恩之情,还有一家人对美好生活的期盼。

特色餐馆、民俗住宿、农特产品专卖……街道两旁,百余家餐馆、旅社和商铺鳞次栉比。这一切,似乎在告诉人们,映秀古镇早已走出创伤、迎来美好,并绽放出新的希望。

浴火重生的壮美总是让人更加动容。如今,汶川县确立了“南林北果·绿色工业+全域旅游(康养)”的战略布局,将以农业提质增效、农(林)旅相融为重点,构建精品农业、品牌农业、生态农业体系。

今年春节前夕,赴四川看望慰问各族干部群众的习主席来到映秀镇,同居民群众亲切交谈,听蒋维明介绍制茶流程,和杨云刚夫妇一起炸酥肉,还祝愿大家在用勤劳双手建设美好生活上取得更大成绩。

“映秀的发展赶上了新时代。”蒋维明说,未来,他将从管护采到深加工、销售等环节上扩大茶叶的产能,以全产业链带动更多群众致富。今年,蒋维明定下的对外推广清单上,增加了包括西班牙、摩洛哥等在内的一长串名字。

5月的映秀江水环绕、翠木葱茏,层层薄雾萦绕在山川间。人们相信,映秀人的生活一定会像这美景一般,越来越好……

您的IE浏览器版本太低,请升级至IE8及以上版本或安装webkit内核浏览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