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7版:军人健康 PDF版下载

解放军报客户端

兵在掌上阅 亮剑弹指间

那些伤 那些痛 那些人

——来自参与汶川抗震救灾军医的回望与叮嘱


解放军第153医院救灾医疗队——

科学处置外伤至关重要

■本报记者  郭  晨 赖瑜鸿 特约记者  王均波

骨折是地震中最易发生的伤害,10年前,解放军第153医院救灾医疗队在汶川抗震救灾,积累了震后骨折伤救治的宝贵经验。10年后的今天,记者走进153医院,采访了当年参加救灾的几位专家。

当年还是一名普通医生,现在已是胸外科主任的刘高峰,谈起当年往事,依然历历在目。有一次他接诊的是一位80多岁的老大爷,被震倒的房柱砸中胸部,导致6根肋骨骨折,其中有一根被砸成了3段。刘高峰和专家们进行检查评估后决定立即实施手术,因当时抢救及时,老人的伤情得到控制。

刘主任说,随着年龄的增长,人的肋骨弹性也在逐步减弱,遇有暴力撞击,很容易发生骨折。肋骨骨折的伤员在转运后送过程中,最重要的是要限制局部活动,可用布条或宽胶带固定胸廓,如果出现反常呼吸导致胸廓塌陷,就要叠取毛巾放于塌陷处再进行夹垫加压包扎,避免和减少骨折端活动,这样既能减轻伤员疼痛,又能防止断骨损伤体内器官导致二次损伤。

回忆起10年前那场生命大救援,医院显微外科主任幸超峰印象最深的是一台断指再植手术。地震发生后,一名12岁男孩不幸被砸伤,右手中指断离,幸超峰在对断指的功能恢复做出评估后,迅速为他进行断指再植手术。经过3个小时的全力抢救,孩子的手指再植成功。

幸超峰告诉记者,像地震等自然灾害发生后,出现断指或者断肢险情时,要将断离的手指或者肢体用无菌纱布包扎好,再用冰块包裹住,坚持低温冷藏的原则,而后紧急送到医院手术。如果条件不具备,可以用干净的棉布等替代,并尽量置于低温环境中。但切忌用盐水、酒精等刺激性液体浸泡断离肢体,在天气寒冷时禁止将其夹在胳肢窝里或者采取其他保温措施,应快速送往医院救治。

“那天,几名救援队员急匆匆地用担架送来一名脊椎动弹不得的青年男子。经检查,伤员脊椎骨折,下肢已经无法活动。所幸的是救援队员们对他采取了正确的转运办法,避免了因动作不当造成二次损伤。”医院医务处主任王珂边回忆边说,在地震伤中,脊椎骨折是一种比较严重的损伤。对于脊椎骨折伤员,急救转运的动作非常重要,要尽可能保证其背部平直,一般来说至少应有3人同时搬运,让伤员的脊椎保持生理性弯曲,平直移动。

王主任提醒大家,抗震救灾时应当避免一个人搬运脊椎骨折伤员,尤其是公主抱的动作最危险,这样会增加脊椎的弯曲,使碎裂的骨头向后进入椎管内,对脊髓和神经血管造成损伤,从而带来并发症甚至截瘫的严重后果。

您的IE浏览器版本太低,请升级至IE8及以上版本或安装webkit内核浏览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