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版:文职方阵 PDF版下载

解放军报客户端

兵在掌上阅 亮剑弹指间

陆军工程大学文职教员徐培亮——

笔尖流淌军旅情


■杜星蓉 侯 伟

刚刚过去的这个周末,对陆军工程大学教研保障中心新闻文化室文职教员徐培亮来说,是忙碌并快乐的。徐培亮利用休息时间多次与实习单位联系,终于落实了实践课教学的具体事宜,为学员后续学习创造了良好条件。

“虽然忙碌,但这份辛劳让我内心充满成就感。”今年是徐培亮在军队文职人员岗位工作的第10个年头。2009年4月,徐培亮研究生毕业后应聘到学校成为一名文职教员,主讲新闻写作、应用文写作课程。初上讲台的他发现,无论自己多努力,有些学员始终提不起兴趣。通过进一步交流得知,学员都是学习理工科专业的,平时写作训练较少,对写作知识也缺乏了解,部分学员甚至产生了厌学情绪。

为了让学员提升学习兴趣,使课程更符合学员的“口味”,徐培亮积极向同事请教授课经验并及时调整课程计划。一有时间,他就跑去听老教员的授课,将富有特色的“翻转课堂”“集智攻关”等教学方法运用到自己的教学中,并撰写了《新闻叙事的故事化技巧》《汉语实用写作新编》等教材,使教学更具针对性。

2017年度被陆军表彰为“新闻舆论工作先进个人”的该校学员徐杨告诉笔者:“徐教员的书已成为我成长进步的坚实阶梯。”如今,《新闻叙事的故事化技巧》这本荣获江苏省写作学会学术成果奖的教材,已成为该校学员学习写作的必读书籍。

“课堂永远是开放的,我期待学员更多地掌握获取知识的方法。”徐培亮把写作比喻为“影响思维品质的软实力”,在教学中十分注重培养学员的创新思维,积极为学员创造写作实践机会,通过组织寻访抗战老兵、采写“我心中的最美教员”、“精武杯”军事项目对抗赛精彩瞬间扫描、毕业综合演练集中报道等活动,让学员把火热的军营生活转化为笔尖上流淌的生动文字。

同时,徐培亮通过指导学员编排报纸、制作网络专题新闻等方式,搭建实践展示平台,让学员在收获中感受写作魅力,享受写作乐趣,以铿锵文字敲响强军战鼓。他说:“这将在他们未来的军旅生涯中受益终身。”

徐培亮所教授的学员中有些是从零基础开始学习写作的,每当遇到这样的学员,他都会耐心细致地去教,没有一丝厌烦。课程期间,每天晚上都有学员拿着自己的文章到徐培亮的办公室向他请教,他对每篇文章都进行详细分析和修改。

一次,徐培亮看过一名学员写的人物新闻后,对学员说:“对人物的描写有些夸张了。”学员不解地问:“那什么时候才能‘夸张’呢?”还没等学员说完,徐培亮就打住话题说:“真实是新闻的生命线,任何时候都不能夸张。”接着,他又从主题立意、行文结构、遣词造句、标点符号等方面对文章进行了指导。说完,他还拿出自己收集整理的剪报给学员看,告诉学员什么才是有真情实感的新闻。学员闻后,被他严谨细致的治学作风所折服。

从排斥到热爱,从热爱到坚持。那些起初听不进去写作课的学员上过徐培亮的课后都感慨:“徐教员的教学生动活泼、深入浅出,让那些枯燥的理论变为跃动的音符,深深地印在我们的脑海里。”徐培亮教过的每一届学员中都有人因写作成果突出立功受奖。2012届学员汤格平因写作成果斐然荣立三等功,如今已成长为单位的宣传骨干,在军内外媒体发表文章400余篇。

上好一堂课容易,上好每一堂课却并不简单,但徐培亮做到了,他将每堂课都上成了精品课。每学期结课时,徐培亮的课程在学员评课活动中的评价分数都在95分以上。

“岗位有大小,职责无轻重。”谈及自己的文职人员生涯,徐培亮的眼中充满坚定:“新修订的《文职人员条例》颁布后,我们未来在国防和军队事业中的发展空间更加广阔,虽然不穿军装、没有军衔,但一样传承着军人的红色基因,一样要为强军事业添砖加瓦。”

配图:徐培亮在电脑前修改学员稿件。侯 伟摄

您的IE浏览器版本太低,请升级至IE8及以上版本或安装webkit内核浏览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