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版:文职方阵 PDF版下载

解放军报客户端

兵在掌上阅 亮剑弹指间

火箭军工程大学基础部博士讲师王忠——

愿留此身报党恩


■杨德飞 郑仕霖 本报特约记者 钟福明

火红5月,月季怒放。

火箭军工程大学处处生机勃勃,该校基础部电子信息技术教研室博士讲师王忠刚刚走出课堂,又转场赶往实验室,为备战全国大学生智能汽车大赛的学员进行辅导。

在学员眼中,这位年轻的教员给人的印象是:军装始终笔挺,皮鞋擦得锃亮,步履匆匆,尽心尽职。学员们丝毫没有感觉到,早在2个月前,这名教员就已经递交了转改文职人员申请书。

“虽然很舍不得这身军装,但转改后仍然能与军人为‘伍’,能在军校为‘师’,也是一件很幸福的事。”对于转改文职人员,王忠从未向学生说过,依然认真备好180多个学时的《数字电子技术》课程,一刻也不敢懈怠。他不断创新教学方式,重点推进科研项目……就在上个月,他还发表了1篇SCI论文。

“最近抽个时间去试试婚纱吧!”在去实验室的路上,王忠给女朋友发去一条短信。转改文职人员申请批复后,他与女朋友想提前照婚纱照,因为他有一点“私心”:能穿着军装拍一组婚纱照。

一切都如此平常。殊不知,2个月前,当他作出转改决定时,心中也曾泛起一丝涟漪。

“2次参加实弹发射任务,曾在国际重要学术期刊发表SCI论文8篇、EI论文13篇,获国际发明展金奖1项,参与军内各类项目近10项,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项……”那时,身边不少人认为,作为一名刚刚毕业不到3年的博士,能够获得这么多成果,如果转业到地方,他将拥有更丰厚的收入。

王忠自己也曾担心,转改文职人员后容易被视为“二等公民”,怕科研项目申请、职称评定会受到影响。

转身还是转改、从零开始还是重整行装?王忠反复观看现役干部转改文职人员的政策宣讲视频,思考未来可能遇到的种种问题。最终,内心的“天平”还是倾向了转改文职人员:女朋友在驻地,自己渴望有一个稳定的工作,去年底组织给自己立了三等功,还没有来得及回报培养自己多年的母校,不能就这么“一走了之”。

“知恩图报,常怀感恩之心”。虽然王忠的父母都是农民,但他们通情达理、不忘本。在儿子面对转改问题上,父亲的话语更是给王忠注入了一剂“强心剂”:“你上大学前,我们都是先向亲戚借钱交学费,然后年底靠卖猪卖粮食来还钱。自从上了军校后,从本科一直读到博士,你不但没有花家里一分钱,还给家里寄钱。部队对你这么好,你不能忘啊。”

“自己成长的每一步,都离不开组织的关心与爱护、学校的锻炼与培养,即使脱下军装,我也愿留下此身以报党恩。”站在人生的十字路口,王忠毅然决然地选择了转改文职人员。

“把握生命里的每一分钟,全力以赴我们心中的梦,不经历风雨,怎么见彩虹?”穿梭在校园,王忠哼着自己最喜欢的歌曲《真心英雄》。他坚信,幸福是靠自己奋斗出来的,只要踏踏实实干,就一定能成为迷彩军营出彩人。

您的IE浏览器版本太低,请升级至IE8及以上版本或安装webkit内核浏览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