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8版:长征副刊 PDF版下载

解放军报客户端

兵在掌上阅 亮剑弹指间

书写血脉相连的家国情怀

——读孔立文长篇小说《秋水长天》


■张婷婷

“两岸同胞是命运与共的骨肉兄弟,是血浓于水的一家人。”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上的这句话,道出了海内外华夏儿女的共同心声。青年军旅作家孔立文的长篇小说《秋水长天》(东方出版社),把笔触投向两岸题材,为我们呈现了一对同胞兄弟爱恨离愁、血脉相连的中国故事。

这是一部将同胞亲情、家国情结、人类情感与战争本质揭示融为一体的作品。小说中的主人公孟昭忠、孟昭华两兄弟,在抗日战争中离散,一次次找寻,一次次错过,相遇之时面对的却是生死对决。亲情和信仰的两难抉择让人看到人性的本真面目和人类精神生存中的悖论与困境。作者写战乱、离别、乡愁和归根,写出了战争带给中华民族的悲怆与苦难,写出了老百姓对和平的向往,以及对国家团结统一的呼唤。

小说真实地再现了溃退台湾国民党老兵的生活情状。这是一个特殊的生命群体,他们劫波渡尽的生命历程及其深挚哀婉的乡愁,是中华民族苦难命运中不该被遗忘的沉重记忆。小说通过台湾老兵思乡恋祖渴望回归,表达出两岸血脉相连一家亲的思想精髓。战争将每一位身陷其中的个体置于如此困窘不堪、生离死别的境地。这篇小说是一面镜子,把那段历史中普通人的心灵沧桑真切地呈现出来。以孟昭忠、孟昭华为代表的那一代抗日将士,那一批曾经为民族大义而战的鲜活生命渐渐老去,或者永远地离去了,他们曾经遭受的离乱之苦与心灵挣扎却不断激发人们反思的良知,在作家笔下一再昭示出警示未来的价值。

历史从未走远,今天的我们正在书写更为厚重的历史。在今天两岸民间交往日趋密切、和平理念日趋深入人心的时代背景下,《秋水长天》可谓恰逢其时。中国人历来向往天下太平,因为历史上的中国经历了太多的苦难和动荡。一颗颗漂泊的游子心,没有亲身经历过离乱之苦,又有几人能懂?所以,文学有一种天然的反思历史的良知和使命,即使是少数人的苦难也值得我们关注,需要我们思索。

中国人具有“家国一体”“家国同构”和“大一统”的国家理念,“统一”的意识就像中华民族的一个符号,在中国人的头脑里一代一代扎下了根。正因为如此,以国家民族至上为核心理念的家国思想历来是中华儿女亘古不变的精神传统。虽然历经沧桑,在孟昭华的心中,故乡是他永远不变的心灵皈依。中国人这种根植于血脉的家国情怀有着强大的内聚力和向心力,让多少背井离乡的游子们魂牵梦萦。两岸同祖同宗,共为炎黄子孙,血浓于水。要和平不要战争,携手共进,共创未来,是两岸人民的共同福祉。小说在民族命运与个人命运的交织中写骨肉之情,写思乡恋祖之情,也由此产生了强烈的心灵穿透力和艺术感染力。

小说以主人公苦难颠沛的青春折射民族的沧桑历史,彰显浓烈的家国情结,其叙事方式也深得民族传统审美文化之精髓。人物关系丰富合理,人性挖掘深入准确,情感描写细腻感人。语言风格质朴晓畅,故事情节跌宕自然,质朴之中见奇巧,流畅之间有深味,绝对值得细细品读。

您的IE浏览器版本太低,请升级至IE8及以上版本或安装webkit内核浏览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