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7版:军人健康 PDF版下载

解放军报客户端

兵在掌上阅 亮剑弹指间

临战训练应克服“穿针心理”


■吴保民

不久前,某部士官张俊峰在一次比武竞赛中,刚一上场就接二连三地失误,结果最有希望破400米障碍纪录的他,竟然连决赛都没有闯进。好端端的种子选手为何最终名落孙山?咨询该部心理专家后,才明白原来是“穿针心理”作祟。

“以瓦砾注者巧,以钩注者惮,以黄金注者殙”就是典型的“穿针心理”。做过针线活的都知道,在给小小的缝衣针穿线的时候,越是集中注意力,越是瞄准目标,线越难以进入针眼,类似这种过于看重结果而最终失利的现象被心理学家称为“穿针心理”。

有实验表明:一组同龄的战士,在情绪稳定时平均智商为110,但在紧张状态下却降至96,并且一个人精神过于紧张会导致心跳加快、思维分散、呼吸急促等不良生理反应,他的潜能始终处于睡眠状态,从而不管做什么事都达不到理想状态。一组实战化演练调查数据显示:近些年由于部队官兵“穿针心理”导致军事演练失败的战例呈上升趋势。因此,医学专家指出,临战训练应克服“穿针心理”。

随着新生代官兵逐渐成为部队的主体,官兵们强烈的好胜心和自我表现欲更加突出,热衷于推销自己,并希望通过关键时刻的优异表现得到别人的关注和赞扬,所以他们往往过分看重结果,反而导致漏洞百出,最终只能惨淡收场。

一位基层带兵人感慨地说,军人的心理素质也是一种战斗力。在实战化训练中,部队武器装备操作日趋信息化、精细化和精准化,这无疑对官兵临战心理素质提出了更高要求。

帮助官兵提高临战心理素质,不仅是圆满完成部队临战演训任务的基础,更是在未来战场上克敌制胜的保证。未来战争中以卫星、导弹和电子器材为主的大批高科技武器充斥着全方位的有型空间战场,自动化信息网络系统又形成了更高效能的无形数字化战场,这种不见面的战斗不仅增加了袭击的突然性和残酷性,而且更容易导致军人因精神过度紧张出现“穿针心理”。

想要克服“穿针心理”,调整心态最关键。带兵人要对青年官兵进行心理疏导,减轻他们临战状态下的心理压力,有效消除紧张情绪,让他们能够放下包袱、轻装上阵;同时官兵自己也要学会心理调适,通过自我暗示方法增强信心,保持淡定,用一颗平常心去对待演训中的每一个关键时刻,使自己能够顺利圆满完成每一次临战演训任务。

练就过硬心理素质,克服“穿针心理”是高科技战争制胜的重要保证,每名官兵在临战状态下都要保持最佳心理状态,让战斗发挥最大效应值,在未来战场上攻无不克、战无不胜。

您的IE浏览器版本太低,请升级至IE8及以上版本或安装webkit内核浏览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