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9版:体育 PDF版下载

解放军报客户端

兵在掌上阅 亮剑弹指间

补“短板”不忘固“底板”


■燕永辉

孙子兵法曰:“军无百疾,是谓必胜。”自古以来,军人的强健体魄始终是军队战斗力的重要保证。对军人而言,即使未来信息化战场科技高度发达,身体强健、精神刚毅、血性充盈等要素依然不可或缺。

风尘三尺剑,社稷一戎衣。将士们南征北战,甲胄夜不离身,难免会受到训练伤困扰。训练伤轻则影响训练进度,重则影响官兵心理状态,乃至危及个人生命安全。预防训练伤,是夯实战斗力根基的重要一环,必须引起高度重视。

很多人都知道“木桶原理”:木桶最短的那块木板越长,储水量就越多。但还有一点不容忽视:如果只顾补短板,而不固底板,也会出现因储水过多而压垮底板的现象。

对于广大官兵而言,身体是革命的本钱,就是我们的“底板”。当我们不断补军事技能“短板”时,如果没有结实的身体“底板”做支撑,一切都是空谈。

基层一些战友饱受伤病困扰,最主要的原因就在于起初发现伤病时没有引起足够重视,拖一拖、缓一缓等想法耽误了黄金治愈期,以致留下后患。随着时代发展,这些错误的训练理念将逐渐退出历史舞台,取而代之的应该是科学施训。

怎么样才算科学施训?至少应该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科学理念是前提。有些带兵人存在“伤一点没事”“小伤无大碍”等错误想法,个别带兵人还把带伤训练等同于“有血性”来鼓励。殊不知,这些都是误区。“有血性”不等于蛮干,带伤训练也不等于“有血性”,训练应讲究科学,避免无谓的伤病。科技在发展,训练理念也应与时俱进,有条件的部队可以运用科技手段,通过各种数据监测官兵的生理指标,避免超负荷运动,精细化施训,实现“由被动治向主动防”的转变。

科学计划是保障。计划是一切工作有效开展的根本保障,军事体育训练也不例外。提前制订完备的阶段性训练计划和周训练计划,让整个阶段由量大强度小过渡到量小强度大,这样不但能达到预期的训练效果,还可以保证官兵以最佳的身体状态遂行任务。比如野外驻训期间,根据训练节奏、地域季节的变化,在计划上相应调整组织形式、方式方法等,多一些科学预案,训练伤病率自然会下降。

科学方法是核心。如果训练方法选择不当,预先设定的目标就很难实现。比如一些单位在练5公里时,强调“猛练”,这不可取,有些身体素质偏弱的官兵很容易出现骨膜炎、跟腱损伤等伤病。可能有的时候看似一个阶段的训练成绩提高了,但从长远看,潜在的伤病隐患则会影响后续训练。

方法对路才能事半功倍。俄军非常注意对体能训练负荷量与强度的控制,对完成体能项目所需的时间、所移动的距离、所克服的重量、所重复的次数等都有详细说明,同时还明确了体能负荷与心率的基本指标,严格按照身体运动的规律科学实施训练。

训练伤可防可控。只要广大官兵遵循科学指导,训练伤就可以大幅减少,能打胜仗的筋骨就能被锻造得更强健。

您的IE浏览器版本太低,请升级至IE8及以上版本或安装webkit内核浏览器。